[发明专利]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别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83127.5 | 申请日: | 2014-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7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迪;刘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别控制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自动完善控 制模式,根据历史声音曲线完成识别和提醒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 别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听力残疾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无法感知外界的声音,无 法实现与他人的会话交际,对于后天耳聋患者,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佩 戴用于改善或恢复听觉的助听设备实现,但对于先天性耳聋患者,由 于其不具备识别声音符号的能力或听觉完全丧失,即使借助助听器等 设备也无法感知外界声音,给日常生活带来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听力残疾者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学习相关手语知识,通过手语 等交流方式完成与外部人员的交际,然而由于手语交流速度较慢,且 学习周期长,耳聋患者依然不能靠这种方式实现与外部任意一人的顺 畅沟通,而且由于耳聋患者往往无法感知外界的声音报警/提示信号, 例如敲门声、汽车喇叭声、哨声等,无法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作出相关 反应。
除此之外,如何高效率的实现对听力缺损者的提醒和交流也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提醒设备往往通过将当前实时的语音或其 他声音信号与设定的报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报警,由于报 警阈值无法根据当前环境实时调整,存在错漏率高的问题,同时,现 有的用于听力缺损者的智能穿戴设备结构较简单,无法对某一声音信 号进行记忆,并在获取同样的声音信号时,作出惯常反应,降低了整 个装置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操作简便, 能够有效防止监控错漏、提高人机交互效率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 别控制方法。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当前外部音量数据,并将其存入存储器;
步骤2:对存储器内的外部音量数据按周期T取平均值,获得在 周期T内的音量平均值P;
步骤3:获取声音修正信号X,根据音量平均值P计算获得声音 修正信号X;
步骤4:由音量平均值P以及声音修正信号X获得提醒阈值F, F=P+X;
步骤5:实时监测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并将其与历史报警数据 进行对比,若历史报警数据内存在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则按历史报 警数据对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否则,将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与 提醒阈值F进行比较,当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大于F时,输出报警 信号,否则重复步骤1至步骤5;
步骤6:当输出报警信号后,记录本次工作参数,包括激发报警 信号的外部音量D以及输出的报警信号的具体参数,并将记录内容 更新至历史报警数据。
本发明步骤2中周期T为3秒。
本发明步骤3中声音修正信号X按以下规律取值:X=0.2*P,且 当X小于5,设定X=5,当X大于20,设定X=20。
本发明步骤5输出报警信号是指输出振动信号或输出光报警信 号。
本发明在使用时,能够根据外部突发情况,尤其是声音预警信号, 给使用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使具有听力障碍的使用者及时做出反应, 同时设置了历史报警数据的记录和比对判断功能,有效提高了监测效 率,具有使用方便,监控准确等显著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声音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当前外部音量数据,并将其存入存储器;
步骤2:对存储器内的外部音量数据按周期T取平均值,获得在 周期T内的音量平均值P;
步骤3:获取声音修正信号X,根据音量平均值P计算获得声音 修正信号X;
步骤4:由音量平均值P以及声音修正信号X获得提醒阈值F, F=P+X;
步骤5:实时监测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并将其与历史报警数据 进行对比,若历史报警数据内存在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则按历史报 警数据对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否则,将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与 提醒阈值F进行比较,当当前外部音量数据D大于F时,输出报警 信号,否则重复步骤1至步骤5;
步骤6:当输出报警信号后,记录本次工作参数,包括激发报警 信号的外部音量D以及输出的报警信号的具体参数,并将记录内容 更新至历史报警数据。
本发明步骤2中周期T为3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3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