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39268.7 | 申请日: | 2014-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罗星野;罗健;陈天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星野;罗健;陈天蓉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 地址: | 650217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巴 菌种 分离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干巴菌(Thelephota.ganbajun.Zang)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属的大型真菌,其子实体丛生,呈珊瑚状多次分枝。野生干巴菌是云南滇中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属于与松树共生的外生菌根菌。科学研究记载,干巴菌干品含粗蛋白24.15%,粗纤维8.45%,总糖量3.1%,100g含维生素C1.10mg,维生素A16.0mg,B族维生素1.2mg,维生素E45.14 mg;含有1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比值为55%,是优质的蛋白质;干巴菌中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铁、钾、钠、磷、锌、镁、铜、锰、钙,特别是人体普遍缺乏的硒元素,其含量高达4603.59μg/100g,属于罕见的富硒珍贵野生菌;同时,干巴菌的香气挥发油有49种成分,量较大的是亚油酸甲酯;近年来,研究新发现在干巴菌中还含有高度抗氧化活性的对联三苯系列色素,而抗氧化物质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硒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的唯一的防癌抗癌元素,适量的硒几乎能防止一切癌变,并能防止人体的四十多种疾病。因此,干巴菌除了是美味野生菌外,其更具有保健和膳食补充价值。近十年来,人们试图用人工栽培技术培育干巴菌,但除了一些试验性报导外,至今仍未实现人工化栽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在野生干巴菌资源日趋稀缺现状下,利用人工培育的干巴菌菌种的干巴菌菌丝及扩繁技术,将有效的增加野外干巴菌菌丝数量并保护野生干巴菌的资源。
由于野生干巴菌是云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尤以生长在滇中的云南松森林里面的味道最佳,由于属于外生菌根菌,很难实现人工栽培,虽然目前存在一些人工栽培的方法,均存在成活率低、不能保证菌种栽培繁殖的稳定性等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干巴菌分离培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采样、表面灭菌、分离及纯培养步骤,具体包括:
A、采样:在云南松林地中选择生长4~7天以内的干巴菌子实体进行采样并进行保藏;
B、表面灭菌:将采集的干巴菌子实体进行表面灭菌处理;
C、分离及纯培养:从灭菌处理后的干巴菌子实体掰开,切取0.1~0.2cm的干巴菌子实体置入由马铃薯150~250g、葡萄糖10~30g、琼脂20~30g、蛋白胨5~7g、松树皮和/或松毛40~60g、磷酸二氢钾2~4g、硫酸镁4~6g制备得到的干巴菌组织分离培养基的培养基平面或试管斜面中,于20~26℃下避光培养36~72h,再接种至由棉籽壳或荞籽40~70g、松木屑和/或松毛30~50g、麸皮0~15g、石膏粉0.5~1.5g制备得到的干巴菌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基平面或试管斜面中,于20~26℃下避光培养6~8天得到目标物,移入干巴菌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保存。
本发明是选用野生干巴菌的幼嫩子实体活体,在云南松生长干巴菌的林地现场采集,迅速组织分离,用松树皮、松木屑、松毛等针叶林废弃物做培养基质培养得到,得到的干巴菌菌种繁殖稳定性好、成活率达99.9%以上且长势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干巴菌长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干巴菌长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干巴菌长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采样、表面灭菌、分离及纯培养步骤,具体包括:
A、采样:在云南松林地中选择生长4~7天以内的干巴菌子实体进行采样并进行保藏;
B、表面灭菌:将采集的干巴菌子实体进行表面灭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星野;罗健;陈天蓉,未经罗星野;罗健;陈天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9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