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93137.X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佳瑞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14 | 分类号: | A23K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菌种 发酵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粕是棉籽榨油后的残渣,其粗蛋白质含量为36%~41%,是丰富的蛋白 质资源。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每年棉粕生产量60万吨左右,其中只有不足30% 被有效利用。由于棉粕中含游离棉酚等有毒物质,且粗纤维含量偏高、适口性差, 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利用。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蛋白质饲料资 源严重缺乏,因此,对棉粕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能 够降解游离棉酚,但是利用单一菌种发酵棉粕生产的棉粕饲料,有的达到脱毒效 果但适口性较差,有的营养价值高但没达到安全饲用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
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菌种的活化;
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0~40℃、80~150 r/min培养12~36h,进行菌种活化,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一级菌种;
将产脘假丝酵母菌接种至PDA培养基,于20~30℃、80~150r/min 培养12~36h,进行菌种活化,制得产脘假丝酵母一级菌种;
第二步,生产用种的制备;
将第一步中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一级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于30~ 40℃,80~150r/min培养12~36h,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二级菌种;
将第一步中制得产朊假丝酵母菌一级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中,于20~30℃, 80~150r/min培养12~36h,制得的产朊假丝酵母菌二级菌种;
第三步,固态发酵;
取定量粉碎后的棉粕,调整棉粕原料与水的重量,灭菌,自然冷却后 加入第二步所得的两种菌种液,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第四步,产物处理;
在第三步结束后,对经过发酵过的棉粕进行烘干、粉碎、检验、包 装。
所述的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枯 草芽孢杆菌与产脘假丝酵母菌的重量比(所接种菌种按含有菌种的培养基重 量与棉粕原料重量的百分比计)为:1~10:1。
所述的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的 棉粕原料与水的重量为:1~10:1。
所述的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的 发酵时间36~108h,发酵温度为20~40℃。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发酵工艺简单,有效降解棉粕中的有毒物质,改善棉粕的蛋 白品质,改善其适口性,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提高动物的生产, 从而提高棉粕在各种畜禽饲料中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复合菌种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菌种的活化;
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5℃、110r/min 培养15h,进行菌种活化,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一级菌种;
将产脘假丝酵母菌接种至PDA培养基,于24℃、110r/min培养15h, 进行菌种活化,制得产脘假丝酵母一级菌种;
第二步,生产用种的制备;
将第一步中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一级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于 35℃,110r/min培养20h,制得枯草芽孢杆菌二级菌种;
将第一步中制得产朊假丝酵母菌一级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中,于24℃,110 r/min培养24h,制得的产朊假丝酵母菌二级菌种;
第三步固态发酵;
取定量粉碎后的棉粕,调整棉粕原料与水的重量,灭菌,自然冷却后 加入第二步所得的两种菌种液,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第四步,产物处理;
在第三步结束后,对经过发酵过的棉粕进行烘干、粉碎、检验、包 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佳瑞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佳瑞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3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压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装置的浇注料管道
- 下一篇:触控元件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