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气泡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铝膜气泡膜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686364.X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8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夏克文;冯永根;潘丙根;魏良军;陈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九鼎珍珠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5/20;C08K5/3492;C08J9/14;B32B15/085;B32B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杨晞 |
| 地址: | 2154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气泡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泡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气泡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铝膜气泡膜。
背景技术
气泡膜又称气垫膜、气垫薄膜。是用于包装填充的一种防压防潮防震的化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减震性、抗冲击性、热合性、无毒、无味、防潮、耐腐蚀、透明度好等优点。
目前市面上隔热缓冲材料有:玻璃纤维(英文原名为:glass fiber或fiberglas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不防水,雨天吸水以后,自重增加,而且短期内水分难以挥发,潮湿的部分易造腐蚀。此外,这种材料具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EPS聚苯乙烯复铝膜虽然也是缓冲、隔热的材料,但使用时易碎、回复性差的缺点,使用后无法回收,造成环境污染,市场将越来越小,EPS加工成其他产品污染环境,无法回收,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PE气泡膜,该PE气泡膜质轻、富有弹性、阻燃、防潮、防震、防静电,还能吸收和分散外来的撞击力,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能够降解,有利于环保。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E气泡膜,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该PE气泡膜,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所述开口剂为油酸酰胺,所述增白剂为增白剂AD。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PE气泡膜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气泡膜质轻、富有弹性、阻燃、防潮、防震,还能吸收和分散外来的撞击力,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能够降解,有利于环保。
一种制备上述的PE气泡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计,将茂金属石蜡聚合体2~10份和含氧生物降解添加剂1~4份投入到混料机搅拌;
(2)加入高压聚乙烯90~100份、开口剂0.2~2份、增白剂0.2~2份、防静电剂0.2~2份和蜜胺焦磷酸盐0.2~2份继续搅拌得到中介物料;
(3)将中介物料投入到挤出机中并加入丁烷发泡剂0.5~2份进行挤塑成型、吸塑成型气泡、制得PE发泡膜。
优选的,步骤(1)具体过程为:按质量份计,将茂金属石蜡聚合体2~10份和含氧生物降解添加剂1~4份投入到混料机,在85~90℃下搅拌2~4min。
优选的,步骤(2)具体过程为:加入高压聚乙烯90~100份、开口剂0.2~2份、增白剂0.2~2份、防静电剂0.2~2份和蜜胺焦磷酸盐0.2~2份,升温至110~115℃搅拌6~7min,得到中介物料。
优选的,步骤(3)具体过程为:将中介物料投入到挤出机中并加入丁烷发泡剂0.5~2份,在160~180℃下挤塑成型、在200~215℃吸塑成型气泡、制得PE发泡膜。
本发明最后提供一种复合铝膜气泡膜,该复合铝膜气泡膜质轻、富有弹性、阻燃、防潮、防震,还能吸收和分散外来的撞击力,达到缓冲的效果。
一种复合铝膜气泡膜包括上述PE气泡膜制成的PE气泡膜层,PE气泡膜层的两侧均设有PET铝膜。
优选的,PE气泡膜层厚度为5~30mm,PET铝膜厚度为0.1~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PE气泡膜,按质量份计,包括高压聚乙烯90~100份、开口剂0.2~2份、增白剂0.2~2份、防静电剂0.2~2份、丁烷发泡剂0.5~2份、蜜胺焦磷酸盐0.2~2份、含氧生物降解添加剂1~4份、茂金属石蜡聚合体2~10份。本发明的PE气泡膜质轻、富有弹性、阻燃、防潮、防震,还能吸收和分散外来的撞击力,达到缓冲的效果,同时能够降解,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铝膜气泡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如下:1-PE气泡膜层、2-PET铝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一种PE气泡膜,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一种制备上述的PE气泡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九鼎珍珠棉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九鼎珍珠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阻燃矿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胎胎侧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