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底桩的施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669835.6 | 申请日: | 2014-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张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 |
| 主分类号: | E02D5/44 | 分类号: | E02D5/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艾中兰 |
| 地址: | 2241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底桩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①在预定桩位上,利用钻机钻孔至设定深度并向钻孔中压灌填充体;
将钢护筒插入上述钻孔中,所述钢护筒侧边焊接有注浆管;
③从钢护筒顶部开口投入填充料,并利用柱锤夯击钢护筒内填充料,使得钢护筒下部一定深度和范围的地基土体密实加固,形成最优密实土体,再从钢护筒顶部分次投入一定量干硬性混凝土,反复夯实后形成扩大头后收锤;
④将预制管桩由钢护筒顶部开口放入,并用柱锤轻击预制管桩使其进入到上述扩大头内;
⑤通过钢护筒侧边的注浆管进行注浆操作;
⑥注浆完成后,向上振拔出钢护筒,即完成了扩底桩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工艺或双向螺旋挤扩工艺完成填充体的压灌,其中,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工艺时,在完成钻孔后边向上提钻杆边泵送填充体至钻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填充体由泥浆、水泥土、水泥砂土及水泥粉煤灰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且填充体为液态,填充体的投入量为钻孔容积的40%-6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钢护筒的插入方式为锤击插入、静压插入或采用带液压夹具的振动锤振插入,插入后的钢护筒上端高出钻孔上边沿50-6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钢护筒在振插入前,先将钢护筒底部在基土表面垂直振插一定深度,从而在钢护筒底部形成土塞,所述土塞沿垂直方向的厚度为50-8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填充料由碎砖、砂石、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卵石及矿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填充料的最终填充夯实程度由三击总贯入量的设计值来控制,即在不投料的情况下,以预定的锤重和落距测试夯锤连续空打三击的贯入量,实际操作中,三次落锤的贯入量依次递减,即实际操作中三击总贯入量小于三击总贯入量的设计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最优密实土体符合下述条件:地基表面没有隆起和不对相邻桩位已形成的挤密土体造成影响,在桩底端形成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夯实散体填充料和挤密土体的扩大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从钢护筒顶部分次投入干硬性混凝土,每次干硬性混凝土的投入量为0.05 M3,干硬性混凝土的体积总计0.3-0.5M3,反复夯实后在桩底端形成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干硬性混凝土、夯实散体填充料和挤密土体的扩大头并收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用振动锤上的液压夹具夹紧预制管桩,移动至钢护筒顶部开口位置并放入钢护筒内,当液压夹具下降至钢护筒开口位置时,松开预制管桩使其自由下落至钢护筒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采用柱锤沿竖直方向轻击预制管桩使其进入到载体扩大头,收锤标准是预制管桩下端进入载体扩大头的垂直深度达到5-1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将高压注浆设备连接至钢护筒侧壁的注浆管,注浆管底端及外侧面设有封堵措施,在高压作用下,能够冲开封堵,从而对预制管桩的底部与桩侧进行高压注浆;所述注浆管沿钢护筒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底端长出钢护筒底部2-3C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的注浆料为水泥、粉煤灰及水玻璃构成的混合物,控制注浆压力小于1MPa,浆土初凝时间为10-20min,浆液注入率为16%-20%。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⑥中,用振动锤上的液压夹具夹紧钢护筒上端,振拔出钢护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未经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98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无线2.4G和蓝牙通讯于一体化的键盘
- 下一篇:栅格状浮式消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