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焊装车间内部半成品转运工装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54618.X | 申请日: | 2014-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吕名利;胥建芳;卢峰;郭一平;谢谷村;周进;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3/10 | 分类号: | B62B3/10;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杨欣陆 |
| 地址: | 24100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装车 内部 半成品 转运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焊接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半成品件的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焊装车间生产的焊接产品,通常是一种产品由多道工序完成,员工焊完本工序件后再由另一员工焊接下一工序,由于多种原因使每一道工序的焊接时间不一致,或由于产量、人员、空间等因素不能形成流水线生产,需使用储存料箱存放转序件,但以往的料箱存放容易出现挤压变形等质量问题,且工人对于工件数量也不能一目了然,由于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众多,需要投入多种规格的工装器具,大的料箱还需叉车转运增加了成本,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焊装车间内部半成品转运工装,以提高工件运输的稳定性,减少员工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焊装车间内部半成品转运工装,包括有工装框架、工件挂钩、拉手、万向轮和定向轮,所述工装框架由左右两侧的支板和支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支板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工件挂钩,所述支板、支架、支杆和工件挂钩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左侧支板下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右侧支板下设置有定向轮,所述支架的左侧面上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工装框架和工件挂钩的材质为钢,且表面喷涂有一层浅灰色保护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万向轮和定向轮采用氨酯铸铁减震脚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杆至少设置有两层,且位于支杆上工件挂钩的两端设置有向上的钩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与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杆,用于提高支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转运工装安装有万向轮和定位轮,使用时能节省员工的体力,造型简单、使用方便,员工知道上面的工件是不能入库的,起到防错作用;也减少了以往料箱存放造成的挤压变形等质量问题,并能使数量一目了然,员工将焊接完成后的半成品工件直接挂到工件挂钩上,再进行转序,由下一序员工取下进行序焊接,以此类推,直到工件焊接完成,本工装使转序工装标准化,提升了现场5S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其中:1-工装框架,2-工件挂钩,3-拉手,4-万向轮,5-定向轮,6-支板,7-支架,8-支杆,9-钩头,1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焊装车间内部半成品转运工装,包括有工装框架1、工件挂钩2、拉手3、万向轮4和定向轮5,所述工装框架1由左右两侧的支板6和支架7构成,所述支架7设置在支板6上,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支杆8,所述支杆8上设置有工件挂钩2,所述支板6、支架7、支杆8和工件挂钩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左侧支板6下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右侧支板6下设置有定向轮5,所述支架7的左侧面上设置有拉手3。所述工装框架1和工件挂钩2的材质为钢,且表面喷涂有一层浅灰色保护漆。所述万向轮4和定向轮5采用氨酯铸铁减震脚轮。所述支杆8设置有三层,且位于支杆8上工件挂钩2的两端设置有向上的钩头9。所述支架7与支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杆10,用于提高支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转运工装安装有万向轮4和定位轮5,使用时能节省员工的体力,造型简单、使用方便,员工知道上面的工件是不能入库的,起到防错作用;也减少了以往料箱存放造成的挤压变形等质量问题,并能使数量一目了然,员工将焊接完成后的半成品工件直接挂到工件挂钩2上,再进行转序,由下一序员工取下进行序焊接,以此类推,直到工件焊接完成,本工装使转序工装标准化,提升了现场5S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4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