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降低车辆乘客骨盆综合负荷的负荷分离路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49359.1 | 申请日: | 2014-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8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沙基布·拉赫曼;尼蒂什·钱德拉康德·贾德哈夫;詹姆斯·约瑟夫·弗兰科;马吉·沃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R1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武硕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降低 车辆 乘客 骨盆 综合 负荷 分离 路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该车门通过形成在车门内侧金属板上的切割区域提供负荷分离路径。在撞击事件中车门内侧金属板的前或下部向车内推动而切割区域阻止车门内侧金属板的后或上部分的拖动。内侧车门金属板的切割区域优选为纵长形或另一种形状。它可以是封闭式或开放式的槽。可以邻近切割区域在内侧车门金属板上形成加强凸起。为了提供防止水或碎片的密封,在切割区域上设置粘合材料(比如防水胶带)。可以提供车门防撞梁。门间隔块可以设置在车门防撞梁和车门内侧金属板之间。可以在内侧车门金属板上提供门饰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在侧面碰撞事件中保护乘客的车辆系统。更为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车辆乘客骨盆综合负荷的负荷分离路径(decoupled load-path)。通过在车门内侧金属板上策略性地形成槽来分离负荷路径。槽位于车门内侧金属板上以使得测试假人的骨盆插件位于槽的后/上部。
背景技术
车门通常是由连接在门框上的两个或多个面板构成,包括用于覆盖乘客舱元件的外部或外层金属面板和提供结构支撑的车门内侧金属面板。装饰面板通常固定在面向乘客舱的车门内侧面板上并使得车辆乘客与内侧车门部件(比如车窗、门玻璃升降机和门锁)隔离。装饰面板还能够为乘客舱内部提供美学特征以及人体工程学特征,例如便于接近的门把手、镜子和车窗控制等。
随着政府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已将车辆侧面碰撞事件认定为研究和监管的首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车辆在运转期间可能与障碍物相撞。车门结构频繁遭受较大的侵入。
在车辆上执行常规测试以确定在侧面撞击事件中的耐撞性,尤其当涉及后排乘客假人的测试为侧面撞击新车评估项目或“LINCAP”测试。为了进行该测试,具有定义的质量(通常为3015磅(lbs))的移动可变形障碍物(MDB)以定义的速度(通常为38.5英里每小时)以定义的倾角(通常为27度)侧面撞击目标车辆。该测试模拟在十字路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中被撞击车辆响应于绿灯信号进入十字路口而撞击车辆正试图抢红灯信号而侧向进入十字路口。
在LINCAP测试中,前排驾驶员座椅上有50%的ES-2re假人并且后排乘客座椅上有小一点的5%的SID-2s测试假人。在LINCAP测试中基于前排驾驶员ES2-re测试假人(50%权重)的损伤测量和后排乘客SID-2s测试假人(50%权重)的损伤测量将车辆评级为5星。后排乘客5星评级取决于头部损伤(HIC36)和骨盆损伤(“骨盆综合负荷”)。后排乘客的骨盆综合负荷在车辆LINCAP测试的总体5星评级中至关重要。
后排假人的骨盆综合负荷是移动的变形障碍物(MDB)的保险杠撞击车门外侧金属板引起的,该外侧金属板与车门内侧金属板和门饰(door trim)叠在一起。在无任何应对措施的情况下,测试假人的骨盆综合负荷能够高达4000至6000N。在LINCAP测试中3200N的骨盆综合负荷使得后排假人测试得到高置信度的5星评级。
在LINCAP测试中,移动可变形障碍物的保险杠通常是750磅/平方英寸(psi)的蜂窝块(honeycomb block)。当保险杠撞击后车门外侧金属板时,车门外侧和车门内侧之间的间隙将部分闭合。车门防撞梁、振动拉杆(flutter brace)、车窗电机和其他通常安装在车门结构内的组件的存在阻止了间隙完全闭合。在障碍物撞击之后向车内移动的车门内侧金属板压碎地图袋的壁。车门内侧金属板和门饰底衬之间的间隙随着地图袋的壁压碎而闭合。然后叠加在一起的MDB保险杠、车门结构和门饰向后排测试假人的骨盆和股骨区域施加负荷。取决于移动的可变形障碍物的侵入水平和残余能量,骨盆负荷高达到4000至6000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9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