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87083.9 | 申请日: | 2014-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倪晓波;曾定勇;黄大吉;张涛;周锋;宣基亮;李佳;冯旭文;林其良;沈辉;尹文彬;李志远;何宇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B38/00 | 分类号: | B63B38/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海 海洋 监测 平台 方法 | ||
1.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放方法如下:将3条上钩绳一端设有的3个连接套环和拉力绳一端设有的连接套环一起环扣连接在卸扣中,将该3条上钩绳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拉回到海洋监测平台顶部的中央位置,同时将3条上钩绳绳体分别从下往上穿过海洋监测平台的3个内嵌式吊钩,然后用脱钩绳的连接环套按顺序依次穿过该3条上钩绳另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实现相互间的环扣连接,且该脱钩绳位于海洋监测平台的另一侧,以防止与上钩绳相互缠绕;
脱钩绳的连接套环从3条上钩绳的3个连接套环穿出后,然后将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该脱钩绳的连接套环中形成第一活结环,剩余部分绳体对折套入第一活结环中形成第二活结环,接着继续将剩余部分绳体对折套入第二活结环中形成第三活结环,依次反复操作,直到形成第M个活结环,其中M>2的自然数;该M个活结环串联后形成的长度大于船面甲板与海底的间距;
然后利用船上吊钩通过拉力绳将海洋监测平台吊入海面上,绷紧脱钩绳,且绷紧后的脱钩绳所在延长线与拉力绳所在延长线之间夹角保持在30°以上,使得该海洋监测平台不易发生转动,然后将由M个活结环串联组成的脱钩绳与拉力绳以相同速度将海洋监测平台平稳地布放入海,直到海洋监测平台安全平稳落到海底;
待海洋监测平台落到海底后,将脱钩绳中未打开的活结环一环一环得松开,直到最后一环,然后用力上抽后脱钩绳的连接套环从上钩绳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中脱出,再回拉拉力绳,拉力绳带动上钩绳又从海洋监测平台的内嵌式吊钩中抽出,直到回收至船上,如此操作即可使得海洋监测平台安全平稳布放于海底,同时保证全部布放装置回收,不对平台工作有任何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绳、脱钩绳、拉力绳上设有的连接套环均呈椭圆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上钩绳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中相邻两个内嵌式吊钩间距的2~5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3~5倍,脱钩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所布放海区水深的4~5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拉力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拉力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布放海区水深的1.5~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绳上的M个活结环的内径大小为该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4~6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监测平台的重力为G,单位为N;所述海洋监测平台受海水浮力为f,单位为N;拉力绳的拉力为F,单位为N;布放时海水的平均流速为v,单位为m/s;所述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速度为V,单位为m/s;所述海洋监测平台的底面积为S,单位为m2;所述海洋监测平台的截面积为A,单位为m2;海水密度为ρ,单位为kg/m3;
其相互之间数学关系式为:
F2=(G-f-0.5×ρ×V2×S)2+(0.5×ρ×v2×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0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