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肼类氮磷配体的配合物及其在酯的催化氢化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70945.7 申请日: 2014-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4387418A 公开(公告)日: 2015-03-04
发明(设计)人: 张绪穆;谭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F9/50 分类号: C07F9/50;C07F15/00;B01J31/22;C07C29/149;C07C33/22;C07C33/46;C07C31/08;C07C31/125
代理公司: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汪俊锋
地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肼类氮磷配体 配合 及其 催化 氢化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肼类氮磷配体的配合物,以及使用该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酯类或内酯类进行加氢还原制备醇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由酯或内酯类化合物还原到醇类化合物,是化学合成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天然化合物中,酯类化合物数量巨大,天然脂肪酸经过酯化后还原成脂肪醇,已经工业化超过七十年时间。传统的的酯的还原一般利用高温高压(20-60atm H2,200-300℃)、异相催化体系,能耗消耗高,或者用硼氢化钠或氢化铝锂等金属还原试剂,需要消耗当量或几倍当量于底物的金属还原试剂,且强的金属还原剂如氢化铝锂会发生许多副反应,后处理操作麻烦,所以应用成本较高。由于均相催化加氢还原形成的副产物少、操作性好、作业安全性高,因此发展高效的酯的催化加氢催化剂,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酯的催化氢化催化剂,可列举多种催化剂体系。 

Milstein在2006年报道了如下图式a所示的16e结构的三齿钳式钌配合物,该配合物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115℃,5.3atm H2)对酯,尤其是非官能团化的酯进行氢化还原,但该催化体系效率不高,S/C为100(Angew.Chem.Int.Ed.2006,45,1113–1115)。Lionel A.Saudan于2007年报道了如图式b及c所示的N—P四配位钌配合物对酯进行加氢还原,在100℃、50atm的条件下对一系列酯进行氢化,TON能够达到2000(Angew.Chem.Int.Ed.2007,46,7473–7476)。2011年日本高砂公司报道了PNP-Ru(Ru-MACHO)配合物d对酯进行氢化还原,该配合物简单易得,但催化效率仍然不高(美国专利2011/0237814)。D.G.Gusev分别于2012(Angew.Chem.Int.Ed.2012,51,2772–2775)及2013(Angew.Chem.Int.Ed.2013,52,2538–2542)年报道了式e及f所示的钌配合物对酯进行氢化,氢化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反应条件也相对更加温和,能够在40℃条件下对一些列酯进行氢化。2014年由张绪穆教授课题组发展的一种含2-氨基甲基吡啶的四齿钌配合物i(中国专利公开CN103709196A),是目前所报道的均相催化氢化酯到醇效率最高的催化剂。 

上述介绍基本包含了酯的氢化催化剂的最新进展,虽然酯的氢化在近10年来有了较大的突破,但由于催化剂的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离工业化应用仍然有较大距离,因此期望开发出具有更高催化活性,更加廉价的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催化活性更高、更易获得的配合物以及利用这些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酯类、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催化加氢制备醇类的方法。 

通过对双官能团加氢机理的深入分析,如果-NH-的酸性越强,则通过氢键作用对羰基的活化能力也越强,如果在-NH-基团的邻位引入一个吸电子基团,则可以提高其质子的酸性,因此本发明试图在含双磷配体中引入了含肼的基团,希望通过改变-NH-的电性,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的提高。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设计了一系列含有肼类的双磷配体,以及利用该配体与过渡族金属进行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对酯具有较高的催化氢化活性。 

如果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则本发明涉及以下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配合物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金属配合物: 

MXY(L)   (1) 

所述通式(1)中,M为过渡族金属;X及Y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阴离子配体;L为下述通式(2)所述的含肼类配体: 

所述通式(2)中, 

R1,R2,R3及R4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环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或取代氨基;上述R1与R2或R3与R4之间可以成环;另外,上述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环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或取代氨基也可具有取代基; 

Q1及Q2可以相同或不同,为烷基链,且烷基链上也可具有取代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特立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0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