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环戊二烯氢化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69354.8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许惠明;黄勇;秦技强;周飞;胡国君;吴卓;祁正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40/00 | 分类号: | C08F240/00;C08F8/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环戊二烯 氢化 石油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环戊二烯的氢化石油树脂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将粗双环戊二烯先经解聚成环戊二烯,再将环戊二烯与溶剂混合后部分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剩余部分采取反应开始后分批加入,最后对反应液进行加氢制的氢化石油树脂的方法。本发明提高了产品收率并确保本方法制备的树脂无凝胶和硫等杂质,无需处理可直接用于加氢反应,在保证催化剂寿命的前提下得到性能优良、产品质量稳定的氢化石油树脂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戊二烯的氢化石油树脂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以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氢化石油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树脂下游各领域的不断发展,对石油树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胶粘剂及密封剂应用的发展,特别是透明压敏胶带、户外用密封胶、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用胶带、路标漆以及聚烯烃的改性剂的应用都需要色泽浅、无臭味及稳定性好的石油树脂。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优质石油树脂,色度小于2#,软化点在100℃以上,普遍采用加氢石油树脂技术,即石油树脂经氢化反应,把石油树脂中的不饱和烃转变为饱和烃,改善了石油树脂的色相、气味和耐征性的产品。
由于石油树脂分子量比较大,呈链状和环状结构,聚合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伸展,形成了高空间石油位阻,不饱和键加氢反应活化能高,使反应条件变得苛刻,加氢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活性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国内外不少公司在树脂加氢过程中采用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选自Pd、Rh、Ru、Re、Pt,其中负载钯系和钯-铂系催化剂突出的特点是启动温度低、加氢降解活性低,加氢产率高。它突出的弱点是对杂质敏感,容易中毒失活,为此现有技术如US4384080A、US728569和CN 201110060730.7等大都采用两段加氢工艺,第一段使用活性黏土、氧化锌、氧化铁或碱土金属改性的镍基树脂来消除毒物的影响,第二段再使用Pd、Rh等负载型的贵金属催化剂。
石油树脂加氢的毒物一般认为是凝胶、硫和一些重金属,在以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树脂的过程中,控制凝胶的生成量是非常重要的。凝胶的含量主要与工艺过程有关,现有技术中,都是直接采用双环戊二烯为原料,或添加其它的改性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由于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反应热量未及时移走,会生成不溶物的凝胶,终止聚合链的增长,使石油树脂的收率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氢化石油树脂的方法,其通过粗双环戊二烯解聚去除原料中的杂质;移走树脂聚合过程产生的反应热,强化传热效果,同时通过分步聚合的方法保证反应物料浓度的均匀性,提高产品的收率并确保本方法制备的树脂无凝胶和硫等杂质,无需处理可直接用于加氢反应,在保证催化剂寿命的前提下得到性能优良、产品质量稳定的氢化石油树脂产品。以下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氢化石油树脂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粗双环戊二烯经反应精馏分解为环戊二烯,塔釜温度为170~190℃,塔顶温度为40~45℃,回流比为2~8,操作压力为常压;
3)由步骤1)得到的高纯度的环戊二烯与溶剂进行混合,混合后部分混合物进入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反应,其余部分在反应开始后加入,环戊二烯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5~1.5,反应压力1.0~2.0MPa,反应时间为3~5h,反应温度为230~260℃;
3)由步骤2)得到的反应液进入管式反应器,同时催化剂和氢气预混合后进入管式反应器,于150~250℃温度,3.0~10.0MPa压力下反应,停留时间为2~5hr,石油树脂和氢气的摩尔比为1:(2~5)。
上述步骤1)所述塔釜温度最好为180~185℃,塔顶温度最好为41~42℃,回流比最好为3~5;
上述步骤2)所述溶剂为选自环戊烷、环己烷、苯、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任一种;更优选的,溶剂为甲苯或者二甲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9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VDC共聚树脂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