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橡胶垫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565187.X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7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颖航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11/00 | 分类号: | C08L11/00;C08K13/04;C08K7/06;C08K3/22;C08K5/09;C08K3/04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橡胶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温橡胶垫。
背景技术
橡胶垫是在金属法兰或其它连接部位两个静止表面之间起密封作用的薄片形橡胶制品统称橡胶垫片,广泛用于各种机械设备,起衬垫、密封、缓冲等作用。根据其中含有的橡胶成分的不同,橡胶垫分为丁腈橡胶垫片、氟橡胶垫、氯丁橡胶垫、天然橡胶垫、三元乙丙橡胶垫和硅橡胶垫等。
橡胶垫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老化,橡胶垫老化的因素诸多,其中包括氧化作用,而热、氧共同作用又极其常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能够能助长氧化作用。传统的橡胶垫在使用过程中,其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引起橡胶产生热裂解,造成橡胶垫使用性能急剧降低,并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因此,急需研究一种耐高温性能良好的橡胶垫以解决橡胶垫因不耐高温所导致的老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橡胶垫,这种耐高温橡胶垫可以解决橡胶垫因不耐高温所导致的老化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耐高温橡胶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氯丁橡胶50份~70份,纳米氧化锌10份~13份,耐高温材料5份~8份,硬脂酸7份~10份,炭黑2份~5份,促进剂1份~2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氯丁橡胶50份,纳米氧化锌13份,耐高温材料5份,硬脂酸7份,炭黑5份,促进剂1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氯丁橡胶70份,纳米氧化锌10份,耐高温材料6.5份,硬脂酸8.5份,炭黑2份,促进剂1.5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氯丁橡胶60份,纳米氧化锌12份,耐高温材料8份,硬脂酸10份,炭黑3.5份,促进剂2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材料为聚丙烯腈碳纤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耐高温橡胶垫包括氯丁橡胶、硬脂酸、炭黑、促进剂等成分,并且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纳米氧化锌以及耐高温材料—聚丙烯腈碳纤维,使得其耐高温性能显著提高,本耐高温橡胶垫能够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其使用寿命相对传统橡胶垫增长了1.5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耐高温橡胶垫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而成:氯丁橡胶500克,纳米氧化锌130克,聚丙烯腈碳纤维50克,硬脂酸70克,炭黑50克,促进剂10克。
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然后将氯丁橡胶加入密炼机中,控制温度为35℃,控制压力为5MPa,搅拌反应5分钟,然后依次向密炼机中加入纳米氧化锌、聚丙烯腈碳纤维、硬脂酸、炭黑和促进剂,控制温度为65℃,控制压力为7MPa,搅拌反应6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橡胶片,裁剪成型,修边,即得到耐高温橡胶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耐高温橡胶垫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而成:氯丁橡胶3.5千克,纳米氧化锌500克,聚丙烯腈碳纤维325克,硬脂酸425克,炭黑100克,促进剂75克。
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然后将氯丁橡胶加入密炼机中,控制温度为50℃,控制压力为6MPa,搅拌反应4分钟,然后依次向密炼机中加入纳米氧化锌、聚丙烯腈碳纤维、硬脂酸、炭黑和促进剂,控制温度为60℃,控制压力为6MPa,搅拌反应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橡胶片,裁剪成型,修边,即得到耐高温橡胶垫。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耐高温橡胶垫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而成:氯丁橡胶6千克,纳米氧化锌1.2千克,聚丙烯腈碳纤维800克,硬脂酸1千克,炭黑350克,促进剂200克。
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然后将氯丁橡胶加入密炼机中,控制温度为40℃,控制压力为5.5MPa,搅拌反应4.5分钟,然后依次向密炼机中加入纳米氧化锌、聚丙烯腈碳纤维、硬脂酸、炭黑和促进剂,控制温度为60℃,控制压力为6.3MPa,搅拌反应6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橡胶片,裁剪成型,修边,即得到耐高温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颖航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颖航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5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