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樱桃谷肉鸭限饲的中大鸭饲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61057.9 | 申请日: | 2014-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建;邓艳;祝丹;李鑫;张茂华;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何涛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樱桃 谷肉鸭限饲 中大鸭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鸭饲料,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樱桃谷肉鸭限饲的中大鸭饲料,属于家禽饲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樱桃谷肉鸭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消化能力强,能够比较充分的利用食品加工的副产物,耗料增重比低,同时樱桃谷肉鸭的适应性强,是我国养殖面积最广、养殖量最大的肉鸭品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养殖方法饲养的樱桃谷肉鸭成鸭皮下、腹部脂肪较高,与当前提倡低脂饮食相悖。前期我们研究使用限饲的方案来降低脂肪沉积,与之前的养殖方案相比较,较大程度的降低了脂肪沉积,明显提高了樱桃谷肉鸭的经济价值,但是限饲后肉鸭的营养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在进行饲料原料选择和营养方案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在原料选择与营养水平的设置需要尽量减少脂肪的沉积。
2、羽毛是附加值很高的肉鸭副产物,良好的樱桃谷肉鸭主翼羽可以用来做各种羽毛球,绒毛纤维膨松度高,柔软,保暖性好,是羽绒服和羽绒被的良好材料;另外活鸭出售给消费者或者加工前需要宰杀拔毛进行后续处理,如果羽毛生长达不到要求,外形和脱毛干净程度会受到影响,降低宰杀效率,影响胴体美观,所以在营养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羽毛的生长。
3、限饲会造成补充的钙磷等与骨骼发育相关的营养素减少,而骨骼状况是健康的直接反馈,营养设计时保障骨骼健康良好的发育对于限饲的肉鸭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鉴于限饲对于脂肪、羽毛以及骨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其采食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使用常规的肉鸭中大鸭料已经不是最为适宜的营养供给方案,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1.23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2885238A,名称为“一种樱桃谷种鸭育成期的饲料配方”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樱桃谷种鸭育成期的饲料配方,涉及樱桃谷种鸭饲养的技术领域,该饲料配方中各物质的重量份数比的有效范围是:玉米54~59份、麦麸10~12份、豆粕23~26份、草种籽3~5份、鱼粉4~6份、酒渣4~6份、骨粉1.5~2.5份、多种维生素0.1~0.5份、微量元素0.2~0.5份。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既能够保证樱桃谷种鸭的基本营养需要,又能够使种鸭不至于过肥,不会影响育种质量,还能使种鸭有饱腹感,不至太饥饿。
上述专利中的饲料配方是针对育成期种鸭设计的,种鸭的使用时间长,为了保持总的产蛋量和产蛋质量,需要保持良好的体型,重量不能过重和过轻,樱桃谷肉鸭的商品肉鸭较育成期种鸭在体重上增长更快,同时存在换毛等过程,所以其能量、氨基酸的比例等差异较大,故上述育成期种鸭的饲料并不适合樱桃谷商品肉鸭的限饲使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2.27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2940155A,名称为“一种樱桃谷鸭的雏鸭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樱桃谷肉鸭的雏鸭饲料,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粉、豆粕、油菜籽、麸皮、鱼粉、肉粉、贝壳粉、碘化盐、动物油脂、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物和中药添加剂。该发明中药添加剂兼有药性和营养性的双重作用,既可防病,又可提高生产性能;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从根本上保护和协调畜禽的整体健康,在育雏阶段使用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驱除体内有害寄生虫,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增强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速度。
上述专利中的饲料配方是针对樱桃谷雏鸭的饲料,由于雏鸭的消化生理特点,其原料需要选取消化率更高的原料,所以原料的选择面更窄,而用于限饲的樱桃谷肉鸭饲料是针对肉鸭后期限饲使用的,肉鸭后期的消化能力更强,原料可选择面更广,同时由于肉鸭后期体重更大,所以对于能量的需求更高,对蛋白的需求更低,所以上述专利中的雏鸭饲料使用到中大鸭阶段的经济性和营养特性属性都不适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1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压钻井节流管汇装置
- 下一篇:径向射流喷射软管保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