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47379.8 | 申请日: | 2014-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0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方;方刘;易提林;郭小泽;张进;孙龙芳;李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绍新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凶猛 鱼类 苗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中,自相残杀一直是凶猛性鱼类生产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在稚,幼鱼的培育中,人工饲料的使用,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足,天然的遮蔽物的缺乏等原因,都加重了同类鱼苗自相残杀的可能。而对于天生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凶猛性鱼类(鱤鱼、鳜鱼、鲈鱼、鲶鱼、乌鳢、翘嘴红鲌等),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这种习性表现特别突出,直接影响了苗种培育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方法,采用网箱培育、分级培育,以及严格的水质管理、病害防治,从而有效提高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整齐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池塘要求
培育池塘面积为2-4亩,池塘水深2.5-3m,进水口直径10cm,并用网孔尺寸为0.25mm的筛绢网布罩住,防止敌害进入,池塘中放养花白鲢调节水质,花白鲢的放养密度为150尾/亩,培育池塘在年初进行池塘底质修复,泼洒底质修复剂和种植黑麦草,培育前半个月,水中投放发酵的鸡粪或猪粪,投放比例为500斤/亩,使水中含有浮游动物,其中包括轮虫类5-7种、枝角类3-5种、桡足类3-5种,培育池塘中间设置1台750KW的增氧机,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晚上2点至凌晨6点,阴天24h开启,确保池塘溶氧充足;
(2)培育网箱制作
箱体选用聚乙烯无结网片,敞口式,网孔尺寸有两种:60目和6目,网箱有三种规格:其中60目网孔的网箱有0.5m×0.8m×1.0m(长×宽×高,下同)和1.0m×1.0m×2.0m两种规格,6目网孔的网箱有2.0m×2.0m×2.5m一种规格,用于对苗种进行一、二、三级分级培育;
(3)培育网箱设置
网箱四周插入四根竹竿,上下四根钢绳系在竹竿上,将网箱固定在钢绳上,网箱设置在水深大于1.0m处,每个网箱间行距为4-5m,便于箱体内外水体交换,鱼苗入箱时提前一周将网箱安装到池塘中,使网箱壁附有藻类,以防止鱼苗进入箱体后磨擦损伤,提高苗种成活率,网箱顶部高出水面30cm以上,网箱底部离地50cm以上,以鹅卵石或者砖块作为沉子,使网箱向四周自由展开,培育期间每天清洗一次网箱,保持箱内水质清新;
(4)苗种培育
网箱分级培育的苗种为同一批人工繁殖的鱼苗,开口摄食后在环道培育3-5d后再进入网箱进行分级培育,此时的鱼苗体质较好,首先进入规格为0.5m×0.8m×1.0m的一级培育网箱培育5d;第一级培育结束后,在早晨6点到8点用相应朝数的竹制鱼筛进行分筛,去掉头苗和尾苗,规格整齐的鱼苗进入规格为1.0m×1.0m×2.0m的二级培育网箱培育5d;第二级培育结束后,再次进行分筛,去掉头苗和尾苗,规格整齐的鱼苗进入规格为2.0m×2.0m×2.5m的三级培育网箱培育5d,第三级培育结束后,再次进行分筛,去掉头苗和尾苗,规格整齐的鱼苗直接下塘标粗,全过程必须带水操作,速度迅速,防止鱼苗缺氧死亡,每个分级筛选周期,统计鱼苗数量和全长;
(5)饵料投喂
培育期间的饵料投喂次数为3-4次/天,每次的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5-10%,沿着网箱四周投喂,便于幼鱼在自己的游泳能力范围之内吃到食物,投喂期间关闭增氧机,观察鱼苗状态,有利于疾病观察与防控,等水面还有少量鱼苗在游动时,开启增氧机;
(6)水质管理
培育期间需控制水质理化指标,保持池塘的水温在28-29℃、pH值为7.5-7.9、溶解氧8.0-8.5mg/L,氨氮<0.1mg/L及亚硝酸盐<0.05mg/L,每天监控网箱及池塘中的水质指标,如有水质指标超标,需在池塘注入新水,一次换水量不能超过全池的1/3,确保水质指标安全,每天需要认真观察网箱箱体情况,主要看网眼是否还通透,如果网眼已经堵塞,要及时用刷子洗刷,确保与池塘中的水交换;观察网眼是否有破洞,如有需要及时补救;
(7)病害防治
通常网箱培育苗种密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鱼病主要以防为主,除了监控水质指标,观察鱼体摄食情况,每周定时使用由枯草芽孢、地衣芽孢、蜡状芽孢组成的微生态菌液来调节水质,所述微生态菌液中的有效活菌数≥300亿/ml,菌液使用前,按质量比为菌液∶红糖∶花生麸=1∶2∶4的比例放入大桶或者缸里扩大培养发酵48h,在晴天上午全池泼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7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