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粒干燥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36213.6 | 申请日: | 2014-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1B31/14;B22F9/24;C08F220/18;C08F220/14;C08F212/08;C08F220/06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燥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炭粒干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原料混合均匀;
(2)电子辐射交联处理;
(3)加工成粒状、条状或片状;
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竹炭粉 60-80份,膨润土15-25份,氯化钙10-13份,硫酸镁9-12份,淀粉5-8份,凹凸棒矿4-9份,硬石膏矿6-11份,竹叶油1-3份,粘胶液3-7份,癸醛0.1-0.5份,芳樟醇0.2-0.4份,百里香酚0.02-0.06份,松香酸甘油酯0.6-0.9份,吸湿助剂5-8份;
所述吸湿助剂是长度为6-8mm亲水性纤维,所述亲水性纤维选自聚乙烯醇纤维、聚氧乙烯纤维、海藻纤维、桑蚕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苯酐25-35份、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糠醇7-11份、三乙二醇10-12份、戊二酸15-18份、丁三醇8-10份、锌氧粉5-7份、氧化镁3-5份、氯丁橡胶15-25份、弹力胶70-95份、软化油2-3份、碳酸二甲酯15-20份、过氧化苯甲酰1-3份、醋酸乙酯4-8份、乳化剂1-4份、面粉20-30份、纳米银5×10-5-9×10-5份、阻燃剂1-3份、甲基纤维素10-14份、去离子水20-40份;
所述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化蓖麻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弹力胶包括按重量比1-3:1混合的第一弹力胶和第二弹力胶;
所述第一弹力胶包括10-35份重量的固体含量为60-75%的丙烯酸树脂乳液、10-15份水性聚氨酯、5-8份重量的丙烯酸树脂粉末、2-6份重量的固体含量为20-35%的EVA乳液以及1-4份重量的氯化聚丙烯;
所述第二弹力胶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浓度为30-4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和5-10%的水性聚氨酯水溶液加温至60-80℃,降温至30-50℃添加丙烯酸酯10-15%,然后加入氢氧化钾0.1-0.2%升温至100-110℃,再加入骨质蛋白5-8%、松香脂6-9%、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植物酚2-4%;反应3-5小时降温至45-55℃,然后加入苯甲酸钠0.06-0.08%、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01-0.02%和醋酸乙酯0.1-0.3%,搅拌1-1.5小时,冷却,制得所述第二弹力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粒干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水性聚丙烯酸酯和水合联氨溶液加入硝酸银水溶液中获得混合液,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4-6:1;所述水性聚丙烯酸酯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0.4-0.6:1;;所述水合联氨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0.2-0.3:1;
B.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冠醚和偏磷酸钠,所述冠醚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3-5:1;所述偏磷酸钠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0.8-1.3:1,控制pH值为8-9,得到纳米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炭粒干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微粉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a.原料前处理:将竹子送入微波真空罐中,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2MPa~-0.001MPa,再进行微波处理,微波频率为300MHz~950MHz,微波处理时间为1~3min;
b.初级炭制备:将经过原料前处理所得的竹子依次经历干燥、预炭化、炭化、煅烧和冷却,控制燃烧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700-750℃并保温40-80min,然后再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500℃并保温2-8h,接着以18-25℃/min的速率降温至300-400℃,再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初级炭;
c.活化处理:将所得初级炭与140-160g/L聚马来酸和40-70g/L次亚磷酸钠混合液按质量比1:3-4混合浸没3-5h,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pH值为中性;
d.制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62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