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工污泥稳定化的方法及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28591.X | 申请日: | 2014-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娜;张放银;李茂双;潘咸峰;苟社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 污泥 稳定 方法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化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污泥稳定化的方法及处理装置。经浓缩后的剩余污泥经管线进入污泥碱解罐,在此加入碱性剂,在污泥搅拌器的搅拌下污泥细菌细胞与碱性剂充分混合碱解处理;碱解后的污泥混合液经污泥泵进入超声波装置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破解后的污泥混合液进入污泥消化罐,污泥消化罐采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方式,在污泥缺氧消化阶段停止通入压缩风,开启搅拌器搅拌;在污泥好氧消化阶段停止搅拌,通入压缩风曝气。本发明污泥破解效率高,能耗省,污泥消化费用低,易于工业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污泥稳定化的方法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污水混合处理时产生大量污泥,包括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目前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采取将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混合浓缩,然后压滤脱水,泥饼外运处置的方式。近几年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污泥处理处置政策,规定化工污泥在外运处置之前必须经过稳定化等无害化处理。传统的剩余污泥稳定化技术主要有石灰稳定法、污泥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等,其中石灰稳定法由于加入大量石灰,会增加污泥的固含量;污泥厌氧消化能耗高且工艺条件复杂,对管理要求较高,国内现有的几套污泥厌氧消化装置几乎很难能够稳定运行,此外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低,污泥稳定需要较长的周期;污泥好氧消化由于要连续不断地鼓风曝气,能耗较高,污泥消化效率较低,污泥稳定化周期较长。为了提高污泥消化效率,缩短污泥稳定化周期,国内外相继报道,对污泥采取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前处理,将污泥细菌细胞破壁,释放其中的有机物,再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的工艺处理,实现污泥稳定化。采用超声波技术对污泥进行前处理报道较多,从现有技术看,超声波能耗较高,污泥破解效率较低,而且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难以实现工业化。
密切相关文献“污泥超声波预处理与缺氧/好氧消化联合工艺的研究”是采用超声波+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泥。该文献采用超声波预处理污泥,超声频率28kHz,能量密度0.15W/mL,超声时间10min,处理污泥浓度为10g/L。引入超声预处理后,提高了污泥的消化效率,缩短了污泥的稳定时间。比未引入超声预处理时有机物去除率提高了11%,污泥稳定时间缩短了12天。但是该法所处理污泥性质不同,城市污泥容易消化处理。该法采用超声波预处理污泥,超声波作用时间长,能量密度较高,能耗高,较难工业实施。
密切相关文献“超声波—缺氧/好氧污泥减量化机理与应用研究”报道采用超声波+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泥,该技术在广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3个月工业试验。该法采用超声波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污泥破解效率低,能耗高。工业试验期间超声波-缺氧/好氧污泥消化费用为0.324-0.389元/m3污水,运行费用较高。
文献“采用酸碱进行污泥减量的技术研究”,是采用酸碱对已产生的污泥进行调节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酸碱所溶解的有机物没有进行矿化处理,无法实现污泥的稳定化,与本发明目的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工污泥稳定化的方法及处理装置,该方法污泥破解效率高、能耗省,污泥稳定化周期短,便于工业实施。
本发明所述的化工污泥稳定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1)经浓缩后的剩余污泥经管线进入污泥碱解罐,在此加入碱性剂,在污泥搅拌器的搅拌下污泥细菌细胞与碱性剂充分混合碱解处理;
(2)碱解后的污泥混合液经污泥泵进入超声波装置超声处理;
(3)超声处理破解后的污泥混合液进入污泥消化罐,污泥消化罐采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方式,在污泥缺氧消化阶段停止通入压缩风,开启搅拌器搅拌;在污泥好氧消化阶段停止搅拌,通入压缩风曝气。
步骤(1)中所述的碱解时间为6-24h,优选为10-16h。
步骤(1)中所述的碱性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