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电机三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24405.5 | 申请日: | 2014-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燕;钱伟;李朝晖;杨萍;张淑珍;刘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自由度 机械 手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臂。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生产工作当中,有些工作的工作环境是在高危,高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有些工作又要求较高的精度和效率,故在此类工作中常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员操作。机械手臂是机器人实现各种操作动作必不可少的部件。现有的机械手臂,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通常都是一个自由度对应安装一个电机,即一台电机只负责一个方向上的一个动作。因此常规的机械手臂为实现较多的动作要求往往需要多个电机,如题所示的的三自由度机械手臂就至少需要三台电机,这不仅导致机械手臂的结构臃肿,体积庞大,而且制造成本高,易损坏及维修困难。此外,现有的机械手臂由于要同时控制多台电机协同工作,其控制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从而导致研发成本提高,更新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电机三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构。
本发明是单电机三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构,包括有壳体34,套筒9安装在壳体34的两个滚动轴承8上,套筒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制动器11和电磁铁供电装置10,套筒9的内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一固定电磁铁23,前端部分固定连接一限位块20;在电机轴7的一端通过膜片型联轴器27与钥匙块26连接;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和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内置于套筒9中且分别在固定电磁铁23的两侧;蜗杆连接筒24插在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以及固定电磁铁23对应的轴孔里,蜗杆连接筒挡片21固连在蜗杆连接筒24的前端部;蜗杆轴16安装在限位块20的对应轴孔里以及蜗杆连接筒24、蜗杆连接筒挡片21的正三角形通孔中;在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以及固定电磁铁23的顶部安装有电极块33;在电机轴7的另一端安装有45度的锥齿轮5,动力行星轮4的轴29上装有可复位锥齿轮28,制动圆盘32套在动力行星轮4、第一行星轮2、第二行星轮2′的轴上。
本发明实现了只用一台电机完成三个不同自由度的动作,而常规的、现有的电机需要三台电机才能完成这三个动作。因此减少了电机数量,降低了成本,使机械臂的结构更为紧凑,维护更为方便,控制更为简单,降低了机械手臂的技术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机械手臂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机械手臂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B-B向剖视图,图5是机械手臂的轴测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外圈轨道轮1,第一行星轮2,第二行星轮2′,太阳轮3,动力行星轮4,锥齿轮5,双轴型步进电机6,电机轴7,套筒滚动轴承8,套筒9,电刷环装置10,电磁制动器11,前部爪手支架12,蜗轮13,曲柄14,爪手15,蜗杆轴16,套筒端盖17,定距环18,蜗杆轴滚动轴承19,限位块20,蜗杆连接筒挡片21,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固定电磁铁23,蜗杆连接筒24,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钥匙块26,膜片型联轴器27,可复位锥齿轮28,动力行星轮轴29,电磁刹车器30,太阳轮轴31,制动圆盘32,电极块33,壳体3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发明的单电机三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构,包括有壳体34,套筒9安装在壳体34的两个滚动轴承8上,套筒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制动器11和电磁铁供电装置10,套筒9的内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一固定电磁铁23,前端部分固定连接一限位块20;在电机轴7的一端通过膜片型联轴器27与钥匙块26连接;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和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内置于套筒9中且分别在固定电磁铁23的两侧;蜗杆连接筒24插在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以及固定电磁铁23对应的轴孔里,蜗杆连接筒挡片21固连在蜗杆连接筒24的前端部;蜗杆轴16安装在限位块20的对应轴孔里以及蜗杆连接筒24、蜗杆连接筒挡片21的正三角形通孔中;在第一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2、第二电磁滑块转换接头25以及固定电磁铁23的顶部安装有电极块33;在电机轴7的另一端安装有45度的锥齿轮5,动力行星轮4的轴29上装有可复位锥齿轮28,制动圆盘32套在动力行星轮4、第一行星轮2、第二行星轮2′的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电子标签
- 下一篇:一种锰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