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橡胶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15679.8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泰诚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1/03 | 分类号: | C08L71/03;C08L23/12;C08L1/26;C08L3/08;C08L71/02;C08K13/02;C08K5/098;C08K3/34;C08K3/22;C08K5/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材料领域,涉及一种CO橡胶。
背景技术
氯醇橡胶于1965年由美国赫格里斯公司和固特里奇化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接着日本瑞翁公司也开始生产,但生产氯醇橡胶的国家不多,产量也较低。中国在70年代也进行了氯醇橡胶的研制与开发,并投入生产。氯醇橡胶的合成方法是采用烷基铝-水-乙酰丙酮催化体系配位聚合,生产中一般采用以苯、甲苯、氯乙烷等为反应介质的溶液聚合工艺,胶浆后处理与其他用溶液聚合法生产橡胶的过程相似。由于主链上不存在双键,所以不能单用硫磺硫化,常用的硫化剂有α-硫醇基咪唑、三甲基硫脲等。常用的补强剂为炭黑和硅酸盐。氯醇橡胶的缺点是加工性能差,均聚型在混炼时需加润滑剂、防粘剂以防止粘辊,而共聚型需要加增粘剂以促使其包辊。因此,提出一种耐热性及耐油性都较好,且透气性较低的橡胶配方是目前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出一种耐热性及耐油性都较好,且透气性较低的CO橡胶配方。
本发明涉及一种CO橡胶配方。包含如下组分:烷类开环共聚物40-45份,聚丙烯纤维1-2份,硬脂酸铅3-5份,硅酸盐2-6份,纤维素醚7-9份,改性淀粉醚5-8份,氨溶烷基胺酮3-5份,FEF10-12份,羟丙基乙基纤维素8-10份,铅丹11-15份,促进剂NBC11-15份,促进剂NA-2213-18份,对氯间二甲酚6-7份,脂肪醇聚氧丙烯醚4-5份。
所述烷类开环共聚物由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制得。
本发明所提供的CO橡胶配方,能够提高橡胶的短期内热温度至170℃,长期耐热温度至150℃,并且提高耐油性,降低透气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涉及一种CO橡胶。包含如下组分的组成成分:烷类开环共聚物45份,聚丙烯纤维1份,硬脂酸铅3份,硅酸盐2份,纤维素醚7份,改性淀粉醚5份,氨溶烷基胺酮3份,FEF10份,羟丙基乙基纤维素8份,铅丹11份,促进剂NBC11份,促进剂NA-2213份,对氯间二甲酚6份,脂肪醇聚氧丙烯醚4份,所述烷类开环共聚物由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制得。
实施例2
本发明涉及一种CO橡胶。包含如下组分的组成成分:烷类开环共聚物40份,聚丙烯纤维2份,硬脂酸铅5份,硅酸盐6份,纤维素醚9份,改性淀粉醚8份,氨溶烷基胺酮5份,FEF12份,羟丙基乙基纤维素10份,铅丹15份,促进剂NBC14份,促进剂NA-2218份,对氯间二甲酚7份,脂肪醇聚氧丙烯醚5份,所述烷类开环共聚物由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制得。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泰诚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泰诚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5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