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梗阻性肾病的蛋白标志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05170.5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友鹤;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韩文华 |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梗阻 肾病 蛋白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梗阻性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具体而言,本发明 涉及利用但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病模型和质谱分析获得的人梗阻性肾 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蛋白标志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尿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意义:
尿液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相对于血液尿液更容易产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能较为灵敏的反映身体机能的改变,即,参见YouheG.Can urinebethegoldmineforbiomarkerdiscovery?SciChinaLifeSci 2013;43。尿液作为肾脏的主要输出物,并且可以很容易大量地、无创 性地获得,常被称为体外的肾活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隐匿、不易察觉,目前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活组 织检查,使早期诊断、治疗和治愈率的提高十分困难。尿液常可在一 定程度表现泌尿系统的功能,且利用尿液变化诊断肾脏疾病也具有相 对方便、简单、无创、快速等优点。尿蛋白质组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的 血浆蛋白质以及肾小管、集合管和泌尿道分泌的蛋白质共同组成,所 以肾脏和泌尿道功能的变化可能通过尿蛋白质组反映出来,其高敏感 性也使之成为寻找泌尿系统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方法。
梗阻性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是导致儿童终末 期肾损害最重要的原因Trnka,P.,etal.,Urinarybiomarkersinobstructive nephropathy.ClinJAmSocNephrol,2012.7(10):p.1567-75。在肾脏成 熟过程中,输尿管梗阻可以导致肾脏发育不良,而在成熟肾脏输尿管 梗阻可能导致一系列肾组织损伤,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萎缩、肾 间质纤维化和间质炎细胞浸润Bascands,J.L.andJ.P.Schanstra, Obstructivenephropathy:insightsfromgeneticallyengineered animals.KidneyInt,2005.68(3):p.925-37。该疾病后期会导致程度严重 的肾间质纤维化严重影响肾功能,甚至导致终末期肾病威胁人的健康 和生命。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可以模拟梗阻性肾病疾病发生 的过程,并可以很好的控制实验时间以及肾损伤发展严重程度。该模 型主要通过结扎单侧输尿管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诱导上皮间质 变,进而导致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凋亡、成纤维细胞和 肌成纤维细胞的增多、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引起肾小管萎缩Klahr,S. andJ.Morrissey,Obstructivenephropathyandrenalfibrosis.AmJ PhysiolRenalPhysiol,2002.283(5):p.F861-75。该模型可快速引起这些 不同的病理损害,并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利用该动物模型模拟梗阻 性肾病的过程,观察肾脏从正常、轻微病变到出现严重病理损伤的整 体变化,对临床上梗阻性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利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病模型 和质谱分析获得的人梗阻性肾病病情相关的尿蛋白标志物,以利用其 检测受试者健康状态、监测梗阻性肾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进程和/或评 估该肾脏疾病预后。
换言之,本研究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动物模型,研究梗阻性肾 病病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梗阻性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过程中 的监测,和预后评价。本发明发现了一系列用于梗阻性肾病早期诊断、 治疗过程中检测和预后评估的蛋白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为了寻找到人梗阻性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利 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动物模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获得实验动物尿液, 利用质谱技术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尿蛋白组进行鉴定,获得与梗阻性 肾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蛋白。对所获得的蛋白质组数据经过严格的生 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能够反映梗阻性肾病的不同病变阶段、用于该疾 病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检测和预后评估的蛋白生物标志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5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