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碳粉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90235.3 | 申请日: | 2014-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4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谭宗建;李世容;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3/44 | 分类号: | A61K33/44;A61P1/04;A61P1/12;A61P31/04;A61P1/00;A61P31/00;C01B32/15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周黎亚 |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碳粉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化系统用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纳米碳粉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碳粉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层出不穷,但通过对其分析,公开的所有现有技术文献中的碳粉应用均为利用碳粉的吸附性,即物理作用,使得碳粉吸附在人体细胞内,进而将治疗疾病的药物通过这种吸附性的作用而吸附在治疗区域,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简而言之,现有技术中对碳粉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应用,均是应用其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将治疗某种疾病的医药运输到患病部位,进而达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
但是,本身碳粉具有较优的吸附性能,而根据常识,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性能更加较强,而比表面积越大,其颗粒性就越小,在液体中的吸附或者分散就会得到不同的改进或者显示出不同的效果,这样逐步的探究与探索,则碳粉的效果以其纳米级越高,效果越佳。因此使得纳米碳粉在医药领域作为载体的应用更加广泛。
但是,纳米碳粉作为医药用药领域,即主要起到治疗效果的应用还不存在任何报道,尤其是纳米碳粉作为治疗目的,应用于消化系统领域的技术文献还不见报道。
为此,本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对纳米碳粉纳米级不断的调整与修饰,将纳米碳粉的纳米级与水中分散性进行均衡性的研究,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而获得纳米级较高并且水中分散性较优碳粉,并将其应用于医药用药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碳粉,其在水中的分散率为99.17%、有95%以上的颗粒的颗粒度为≤5nm,带有负电荷,能够具有高强度的吸附作用,能够作为医药领域的用药制备,尤其是治疗消化道疾病时的用药,对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溃疡性结肠炎、痢疾、肠道传染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消化系统的免疫力。
除了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纳米碳粉主要是通过与人体等渗溶液相配合制成制剂后,使得纳米碳粉能够通过等渗溶液的渗透,将其流通到消化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等各大系统的各个角落,进而达到消炎、治疗的目的。
具体是通过在水中分散率为99.17%、有95%以上的颗粒的颗粒度≤5nm,带有负电荷,除了能够利用碳粉本身具有的吸附性较强的物理作用外,还能够使得纳米碳粉与体内变异的细胞或者体内带入的病变细胞或者细菌进行接触,渗透到这些细胞体内,进而达到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纳米碳粉通过与人体等渗溶液配制成制剂之后,再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进而分散在整个消化系统的各个角落,在较强吸附性的作用下,将其附载在消化系统的各个细胞上,进而达到对病变细胞治疗的目的。
碳粉本身的性质就是具有一种较强的吸附性能,将其制备成纳米结构的纳米碳粉时,其比表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高,其吸附作用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而这种剧烈的吸附作用产生后,能够为微观化学反应提供反应能量,促进生化反应的进一步的进行,进而使得纳米碳粉发生治疗作用,杀死病变的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将纳米碳粉用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溃疡性结肠炎、痢疾、肠道传染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治疗胃溃疡时,通过将85只,体重为200-220g大鼠分为10只对照组和75只模型建立组,并采用无水乙醇按照0.6ml/100g体重的灌胃,造成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造模6h后,将存活的69只大鼠中的3只处死,并观察胃溃疡造模情况,可以看见,其模型建立成功,并将其余66只大鼠分类,分别按照11只一组分为6组,采用500mg/kg的硫糖铝阳性灌胃大鼠11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四组为本发明的纳米碳粉根据不同浓度的进行灌胃,分别灌胃浓度为1.1mg/kg纳米碳粉治疗组、3.3mg/kg纳米碳粉治疗组、10mg/kg纳米碳粉治疗组、30mg/kg纳米碳粉治疗组,剩余一组为对照模型组;
上述在治疗胃溃疡时,具体的模型建立时,是将大鼠在造模前将其禁食禁水24h,再将10只对照组采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灌胃,75只模型组采用无水乙醇按照0.6ml/100g体重的灌胃;造模后6h对大鼠给药处理,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日,在第八日将其进行剖杀,取胃观察并作HE病理切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0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