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86967.5 | 申请日: | 2014-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2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麟 |
| 主分类号: | A63C17/20 | 分类号: | A63C17/20;A63C1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312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双排 上下 步轮鞋 | ||
1.一种单双排上下步轮鞋由鞋面、鞋底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底(1)侧面横向 至少设有前后二I形孔(1-1),内各设有轴(2)与之间隙配合,轴(2)上设有轴 承(3)、轮(4),轴(2)上下移动由与鞋底(1)内滑槽(1-2)间隙配合的纵向往复 装置(5)、控柄(5-4)控制,当轴(2)位于往复装置(5)凸顶(5-1-1)上方与上轴 切面(5-1-3)相切时轮(4)离地适于步行、位于凸顶(5-1-1)下方与下轴切面 (5-1-5)相切时轮(4)触地适于轮(4)滚行,鞋底(1)下设有刹车(1-7),亦可位 于往复装置(5)外或内侧的轴(2)上方设对称压缩弹簧(6)弹控轴(2),亦可位 于往复装置(5)上方或下轴切面(5-1-5)内设压缩弹簧(7)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内纵向 中心设有1或与I形孔(1-1)数量相等的滑槽(1-2)、之间对应设有串连通道 (1-6)、后端或中部鞋内侧与外连通设有内方外圆导向的控孔(1-3),各I形 孔(1-1)垂直、等高、与滑槽(1-2)垂直相交且低、下设有轴(2)间隙配合空间 下轴位(1-4),各I形孔(1-1)处垂直设有与轮(4)间隙配合的轮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装置(5)设 有和I形孔(1-1)数量相同、距离相等的L形轴卡(5-1),由刚性材料(5-2-1) 和钢丝绳(5-3-1)分别串连成刚性往复装置(5-2)、柔性往复装置(5-3),鞋底 (1)内对应设有串连通道(1-6),往复装置(5)纵向一端至鞋底(1)外设有与控 孔(1-3)对应间隙配合的控柄(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轴卡(5-1) 下水平横端中部凸出呈水平凸顶(5-1-1),其上为上坡面(5-1-2)与上轴切面 (5-1-3)相接、其下为下坡面(5-1-4)与下轴切面(5-1-5)相接,上、下轴切面 间截面为矩形或圆形,上、下轴切面以平面或弧面分别与轴(2)相切,下轴切 面(5-1-5)内垂直方向亦可设压缩弹簧(7),L形轴卡(5-1)两侧对称、上以横 杆(5-6)相连、往复装置(5)亦可只设一横杆(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轮(4)轴(2)共 轴共圆心、鞋底(1)下底面(1-8)至L形轴卡(5-1)凸顶(5-1-1)或至上轴切面 (5-1-3)高度低于轮(4)半径即低于轴(2)中心,I形孔(1-1)高度或轴(2)上下 运动空间等于或大于上、下轴切面间高度与二倍轴(2)直径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轴卡(5-1) 上、下轴切面位于I形孔(1-1)时、其上轴切面(5-1-3)上方、下轴切面(5-1-5) 下方分别设有轴(2)间隙配合空间上轴位(5-1-6)下轴位(1-4),轴(2)上下移 动距离可同时增减上、下轴切面间高度和I形孔(1-1)高度调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双排上下步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柄(5-4)分 有后控柄(5-4-1)和中控柄(5-4-2),后控柄(5-4-1)由柄(5-4-3)、导向方圆 轴(5-4-4)、孔(5-4-5)组成,中控柄(5-4-2)由柄(5-4-3)、导向方圆轴 (5-4-4)、对称斜面(5-4-6)组成,亦可以杠杆(5-4-10)作控柄,后控柄(5-4-1) 方圆轴(5-4-4)端与刚性往复装置(5-2)横杆(5-6)相连、中控柄(5-4-2)对称 斜面(5-4-6)与对称二刚性往复装置(5-2)横杆(5-6)端一侧相吻,柔性往复装 置(5-3)横杆(5-6)上钢丝绳(5-3-1)固定于后控柄(5-4-1)孔(5-4-5)内、或经 鞋底(1)内滚轴(5-4-7)后控柄(5-4-1)孔(5-4-5)内固定于鞋底(1)内柱 (5-4-8)上、或横杆(5-6)上钢丝绳(5-3-1)直接固定铰接于鞋底(1)后铰轴 (5-4-9)上的杠杆(5-4-10)一端孔(5-4-10-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麟,未经陈仁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69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导电信号通信的电子魔方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押加训练测试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