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絮凝沉降收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53206.X | 申请日: | 2014-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程艳玲;于水波;华威;刘文慧;赵有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茵 |
| 地址: | 10002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沉降 收获 方法 | ||
一种微藻絮凝沉降收获方法,该方法包括:A.测定培养液中微藻密度,调节培养液pH值为5‑11;B.将含有微藻的培养液放入絮凝反应罐中,在搅拌下加入絮凝剂,絮凝剂用量为微藻干重的3%‑20%,并持续搅拌1‑5分钟;其中,该絮凝剂为式I所示的季铵盐阳离子淀粉;C.沉降10‑45分钟,絮凝后微藻沉降到絮凝罐底部;D.将絮凝后藻泥收集,脱水,干燥。该方法通过对絮凝剂种类、添加量、絮凝时间、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等进行优化,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微藻的高效分离采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凝沉降收获微藻的方法,具体涉及利用阳离子淀粉絮凝沉降收获微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些单细胞的藻类,大多数是浮游藻类,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生物量高等特点。一般微藻在24小时就可以使生物量加倍,在指数生长期3.5小时即可以使生物量加倍。并且有些微藻含油量较高,可高达50%,甚至70%,是最有潜力的绿色可替代能源原料。
微藻养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食品、制药和饲料等领域,然而由于微藻个体微小,且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很低,决定了其采收难度很大,对于规模化微藻养殖,从藻液中采收微藻一直是个瓶颈问题,成为制约微藻培养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微藻的分离和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沉淀、过滤、浮选、超声以及电泳等,但由于上述方法均存在耗时耗能低效等缺陷。因此,为了微藻能源的顺利发展,为了开发高效能低成本的微藻收集方法,人们开展了絮凝收集微藻的相关研究。
现已研究出的絮凝剂主要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简称CPAM)、改性壳聚糖絮凝剂、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等,CAMP和壳聚糖的效果虽好,但是CPAM有毒,不能将此絮凝剂用于食品、医药等方面,改性壳聚糖絮凝剂成本太高,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具有制备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因此在已研究出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上加以改性,探究获得絮凝效果更好,无毒环保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阳离子淀粉是在淀粉大分子中引入叔氨基或季铵基,胺类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的羟基起醚化反应生成具有氨基的醚衍生物,其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得到的醚衍生物具有许多原淀粉所不具备的性质,阳离子淀粉的正电荷使它与带负电荷的基质结合,有与带负电荷物质相吸的趋向,并能将带负电荷的其他添加剂吸附并保持在基质上,称为阳离子淀粉[张力田.阳离子淀粉[J].淀粉与淀粉糖,1989(3):1-11]。
阳离子淀粉是利用淀粉葡萄糖残基中的伯仲基同醚化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的。已商品化的产品主要是叔胺型和季铵盐阳离子淀粉。其中季铵盐阳离子淀粉以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油田、造纸、水处理、和纺织等领域。目前,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种。目前国内研制开发的阳离子淀粉大多采用湿法制备工艺,生产原料以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居多,其产品在透明度、稳定性和粘度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
絮凝沉降法收货微藻的关键是絮凝剂的选择、添加量以及絮凝条件等问题。因此,亟需优化的微藻絮凝采收工艺,从而达到高效分离、收获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藻絮凝沉降收获方法,通过对絮凝剂种类、添加量、絮凝时间、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微藻的高效分离采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藻絮凝沉降收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测定培养液中微藻密度;
B.将含有微藻的培养液放入絮凝反应罐中,调节培养液pH值为5~11,在搅拌下加入絮凝剂,絮凝剂用量为微藻干重的3%-20%,并持续搅拌1-5分钟;其中,该絮凝剂为式(I)所示的季铵盐阳离子淀粉,St-表示淀粉基;
C.沉降10-45分钟,絮凝后微藻沉降到絮凝罐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3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