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46754.X | 申请日: | 2014-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9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楚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3 | 分类号: | H04M1/73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章小燕;曹建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同时,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消磨业余时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内包含的各辅助硬件模块,例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使得移动终端更便捷的传输文件以及无线上网。
但是,长时间的开启这些硬件模块,会使得移动终端的电量迅速的消耗,而目前节约电量的方法一般是用户手动关闭这些硬件模块达到省电的目的,但是有时候在使用后忘记关闭,造成移动终端电量在后台持续的消耗,不利于移动终端的续航,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内硬件模块持续耗电造成移动终端电量消耗过快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并判断移动终端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
如果是,则检测移动终端内的硬件模块的耗电量;
判断该硬件模块的耗电量是否高于该硬件模块的预设耗电阈值;
如果是,则控制该硬件模块停止工作。
优选地,在检测并判断移动终端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如果是,则控制该移动终端内的硬件模块进入预设最佳工作状态;
如果否,则检测并判断移动终端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
优选地,在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充电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示用户设置移动终端内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
判断用户是否在预设时间内设置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
如果是,则将用户为各个硬件模块设置的耗电阈值设置为该预设耗电阈值;
如果否,则将系统为各个硬件模块设置的初始耗电阈值设置为该预设耗电阈值。
优选地,在控制该硬件模块停止工作的步骤之后以下步骤:
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如果是,则控制移动终端内由于该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而停止工作的硬件模块恢复工作状态;
如果否,则循环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优选地,该硬件模块为蓝牙模块、定位模块、Wi-Fi模块、通信模块以及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电池的剩余电量;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剩余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该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时,检测移动终端内的硬件模块的耗电量;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硬件模块的耗电量是否高于该硬件模块的预设耗电阈值;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该硬件模块的耗电量高于该硬件模块的预设耗电阈值时,控制该硬件模块停止工作。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该移动终端处于充电状态时,控制该移动终端内的硬件模块进入预设最佳工作状态。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提示用户设置移动终端内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在预设时间内设置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当用户在预设时间内设置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时,将用户为各个硬件模块设置的耗电阈值设置为该预设耗电阈值;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当用户没有在预设时间内设置各个硬件模块的耗电阈值时,将系统为各个硬件模块设置的初始耗电阈值设置为该预设耗电阈值。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充电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内由于该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省电电量阈值而停止工作的硬件模块恢复工作状态;
循环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该第四检测单元循环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省电的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6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