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温交变气流的厚层中药材干燥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6286.X | 申请日: | 2014-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尹少武;童莉葛;刘传平;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9/10;F26B2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温交变 气流 中药材 干燥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干燥和存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变温交变气流的厚层中药材干燥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和最大生产国。在我国,中药材一直保持着农户种植、分散仓储、农贸市场经营的传统模式。中药材干燥的本质是中药材在干燥介质作用下的复杂热质耦合的传递过程,并在干燥过程中使中药材的含湿量降低到14%左右,以利于安全储存。中药材采收后的前处理环节由于干燥机械技术落后,造成中药材品质和其后的用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具体表现在:
1)采收的中药材未能按时、按质进行有效前处理,引起中药材腐烂或变质等现象;
2)中药前处理技术和方法落后,例如农户大多采用露天晾晒的方式,造成中药材有效成分流失;
3)为防止霉变和腐烂,中药在前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熏硫处理,对中药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为一般硫磺熏蒸药材达到了500毫克/公斤的浓度,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天摄入二氧化硫量应该低于0.7个毫克/公斤;
4)由于中药材种类多、产地和气候不同,各类中药材的干燥特性不同,造成中药材干燥后的品质标准具有非常大的离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温交变气流的厚层中药材干燥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中药材干燥效果差和干燥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温交变气流的厚层中药材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室,所述干燥室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送风孔和右送风孔,所述干燥室还包括左侧风箱、右侧风箱、通风盘和物料盘,所述左送风孔与所述左侧风箱相连,所述右送风孔与所述右侧风箱相连,所述物料盘与所述通风盘叠放相连;所述干燥系统还包括送风系统和温湿度检测系统,所述温湿度检测系统包括设置于风箱内的温湿度计;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机、加热器、换向器、温控模块和送风控制模块,所述送风机与加热器相连,所述加热器再与换向器相连,所述换向器分别与所述左送风孔和所述右送风孔导通,所述温控模块连接所述温湿度检测系统,并连接所述送风控制模块以使所述送风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送风机为所述左送风孔或右送风孔送风。
其中,所述送风系统还可以采用双风机双加热器或双风机单加热器模式,从而简化切换过程。
其中,所述干燥室还包括排气管路,且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废气湿度以根据湿度调节废气循环量的湿度检测系统。
其中,所述通风盘与所述物料盘的层数范围均为1层~100层,且交替放置。
其中,所述加热器设有温控模块以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其中,所述干燥室还连接用于回收废气余热的热交换器。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变温交变气流的厚层中药材干燥方法,包括:
步骤1、从物料盘的下部向中药材料层通入干燥所需要的中温气流,进行中温正向干燥;
步骤2、当到达预设的中温正向干燥时间后,改变气流方向,从物料盘的上部逆向向中药材料层通入中温气流,进行中温逆向干燥;
步骤3、当到达预设的中温逆向干燥时间后,再次改变气流方向,同时改变气流温度,从物料盘的下部向中药材料层通入高温气流,进行高温正向干燥;
步骤4、当到达预设的高温正向干燥时间后,改变气流方向,从物料盘的上部逆向向中药材料层通入高温气流,进行高温逆向干燥;
步骤5、当到达预设的高温逆向干燥时间后,判断所述物料盘内的中药材物料的含湿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含湿量,如果是则步骤结束,如果否则返回步骤3进行高温正向干燥。
其中,所述中温干燥气流的温度为25℃~80℃;所述高温干燥气流的温度为60℃~200℃;且可根据需要设定中温干燥气流与高温干燥气流的优先顺序。
其中,预设的中温正向干燥时间、预设的中温逆向干燥时间、预设的高温正向干燥时间、预设的高温逆向干燥时间范围均为0min~1200min;且四种干燥时间的长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干燥后的废气的湿度来调节废气的循环量。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干燥后的废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利用新风通过热交换器来回收废气的余热,实现最大限度的余热回收。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可根据需要设定正向干燥与逆向干燥的优先顺序;变温交变气流运行周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其周期范围为1次~1000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62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潮盖加热器
- 下一篇:电加热亥姆霍兹型脉动流茶叶干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