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1563.8 | 申请日: | 2014-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8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萍;张国民;林政桦;喻嵘;李玲;张卫;谷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10 | 分类号: | C12N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催化裂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氢裂化的催化剂的温度分布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化属于固定化技术的一种,其实质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半透膜,把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物细胞包裹在其中。微囊膜允许通过100ku以下的小分子物质,囊内的细胞可以透过微囊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而大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细胞密度和产物含量,并方便分离纯化处理,避免免疫损伤。
制备微囊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聚电解质络合原理,用带相反电荷的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于包被物周围形成包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喷雾成囊法和高压静电成囊法。1980年Lim等首次将胰岛细胞包裹于海藻酸钠,聚赖氨酣聚乙烯亚胺膜中,移植入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维持正常血糖达3周,实验证明了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它保护移植物免受机体免疫排斥反应,并延长了外源胰岛的存活和功能维持时间。这一实验给胰岛移植研究带来了开创性的突破,从而使胰岛移植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前,国内从事微囊化研究方向的人员尚无一种专门的、方便的微囊化制备仪器,多为自制的简易仪器,以专利CN 1566339A为例,该项设计主要有一下几个缺点:1.难以精确调控针尖至液面高度,控制反应的高度条件。2.每次使用都需要繁冗的组装步骤,如更换注射器等。3.微量输液泵直接置与反应位置以上,存在安全隐患。4.反应 容器无溶液混匀功能,生产出来的微囊微球容易发生堆积而导致粘粘成团,浪费宝贵的实验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囊制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微囊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由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组成,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均固定在矩形底座上;
所述注射单元包括复合注射器、托盘、电压产生单元、升降杆和夹具;所述托盘上垂直固定升降杆,升降杆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具,所述复合注射器通过所述夹具与固定升降杆连接;
所述复合注射器包括主体注射器、输入注射器、针头组件、二通管;所述针头组件包括三个固定在针头底座并联的针头,所述主体注射器为柱状容器,器壁上设置有二通管,二通管的另一端插入输入注射器;
所述电压产生单元包括正电极连接棒、负电极接入端、正电极接入端;所述负电极接入端和正电极接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正电极连接棒通过针头底座内部的导线与针头连接;所述负电极接入端的端部为金属棒,通过开关组件与托盘连接;
所述混匀动力单元包括斯特林动力装置和手动装置;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包括圆柱形玻璃外罩、置于玻璃外罩内的活塞和酒精灯,所述活塞与第一传送杆连接;所述手动装置为可手摇转动的手轮,所述手轮连接第二传送杆;所述第一传送杆和第二传送杆均与托盘连接。
其中,输入注射器为常规的通用注射器,负责临时容纳微囊化对象—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物细胞。并且,针头组件与复合注射器的底部为可拆合设计,可通过底孔与沟通管的契合暂时 固定连接于复合注射器的底部。
其中,所述夹具上固定有输液管,固定夹板,用于调整夹具上下的螺旋微调器和用于夹正电极连接棒电夹。
所述固定夹板上设有四个可变夹,将所述复合注射器固定在四个可变夹中间。
其中,所述主体注射器为柱状容器,内部有活塞,活塞上顺次连接活塞推杆和手动拉杆;所述活塞在柱状容器内有上下移动的区域;
所述主体注射器顶部开有输液管的插入鞘和一个可以开启的盖帽。
优选地,夹具的底部为‘T’形高度尺,尺子的底部与固定好的三联针头齐高;升降杆的下方有刻度尺,通过刻度相减,可方便计算液面与针尖的高度。进一步地,高度尺设在夹具的底部正前下方。
其中,所述负电极接入端的端部为金属棒,通过开关组件与负电极输出针连接,所述负电极输出针针头与托盘间距1-3mm。(针头与托盘不接触,因为托盘上要放培养皿,所以针头与托盘之间有1-3mm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矩形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关闭电场电压的保险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荔枝保健酱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锁离合驱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