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灯的通风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19610.5 | 申请日: | 2014-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6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1S45/20 | 分类号: | F21S45/20;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通风口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灯的通风口装置,包括:内壳,其设置在车灯壳体,在其一侧形成开口部,并且在其内部形成生成水分的诱导产生湿气区域;外壳,在其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通过外部气体的低压诱导部,将在所述诱导产生湿气区域产生的水分通过所述开口部及所述低压诱导部排出到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灯的通风口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的车灯的通风口装置是,为了有效去除在车灯模块内部产生的湿气。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为了在夜间行驶时确保视野,在车辆安装对行驶方向照射光的车灯模块。
车灯模块,从接收电源产生固定的热的光源部照射强烈的光,利用其照射的光确保车辆前方的行驶视野。
但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前照灯模块,根据因从光源部产生的热车灯模块内部高温与外部低温的温度差,产生意想不到湿气,其湿气附着于具备在光源部前方的透明的透光玻璃,进而不仅分散照射的光,还根据在湿气流动时产生的印迹降低消费者的感性品质,并且存在因湿气降低防蚀效果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公开专利第2013-161604号公开了发明,其是为使在设置光源部的车灯壳体内部产生的水分易于排出,调节连通车灯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的开口部大小。但是,通过所述开口部不仅流入为了除湿的外部气体还流入异物质,进而产生降低车灯壳体的水密性能的问题。
另外,所述日本公开专利为了防止流入异物质在开口部设置了过滤器,但是因为所述过滤器车灯壳体内部的湿气不易于向外部排出,因此存在为了排湿需要另外的动力源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般在车灯壳体内部面形成薄水膜,进而为了观察不到湿气涂敷了高价的亲水性涂料,但是在这种情况若产生过度的湿气,不仅存在流水产生水印的问题,还有因亲水性涂料成本高还存在提高产品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车灯的通风口装置的目的在于,减少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可迅速去除在车灯模块内部产生的湿气。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车灯的通风口装置,包括:内壳,其设置在车灯壳体,在其一侧形成开口部,并且在其内部形成生成水分的诱导产生湿气区域;外壳,在其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通过外部气体的低压诱导部,将在所述诱导产生湿气区域产生的水分通过所述开口部及所述低压诱导部排出到外部。
所述低压诱导部形成在所述开口部上侧,所述外壳使所述内壳的一部分露在外部罩住所述内壳。
在所述内壳的开口部由渗透膜罩住,所述渗透膜由渗透水蒸气的多孔膜形成。
所述内壳,其由导热率高于所述外壳的材质形成,所述内壳由铝材质制造,所述外壳由PE材质制造。
在所述外壳形成:流入部,其流入外部气体;流出部,其排出流入的外部气体,所述低压诱导部形成在所述流入部与排出部之间产生低压。
位于所述流入部与低压诱导部之间的流入流路,形成使流入流路的断面积到所述低压诱导部侧逐渐变大。为此,所述内壳形成使所述对向的壁面的左右宽度向所述开口部逐渐变窄。
在所述内壳的诱导产生湿气区域的内部,可相互间隔配置多个区划板。
所述外壳形成异物质排出孔,将流入所述外壳的异物质排出到外部。
在所述内壳形成结合于所述车灯壳体的第1挂钩部,在所述内壳的下侧部形成法兰部,所述第1挂钩部形成在所述法兰部的底面,以在所述法兰部与所述车灯壳体之间介入橡胶密封件的状态,所述第1挂钩部可嵌入结合于所述车灯壳体。
在所述外壳形成第2挂钩部,在所述内壳形成结合所述第2挂钩部的挂钩收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次闪蒸和提压的凝结水热量回收方法
- 下一篇:散热壳体及防爆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