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矫直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17965.0 | 申请日: | 2014-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嵇瑞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董彬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矫直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矫直机。
背景技术
在电缆加工领域中,电缆质量的好坏有很多影响的因素,是否矫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电缆不直会导致电阻改变,通电时热量过大,最终引发火灾,在现有技术领域中,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那样的矫直不适合电缆的矫直,那么设计一种电缆矫直机成为一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矫直机,该电缆矫直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很少有电缆矫直机的问题,实现了电缆的矫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矫直机,该电缆矫直机包括:第一线盘、第二线盘以及出线部,所述电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线盘、所述第二线盘以及所述出线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盘上设置有平行的第一线槽盘、第二线槽盘以及第三线槽盘,所述第二线盘上设置有平行的第四线槽盘、第五线槽盘和第六线槽盘,所述电缆依次穿过第一线槽盘、第四线槽盘、第二线槽盘、第五线槽盘、第三线槽盘、第六线槽盘以及出线部。
优选地,该电缆矫直机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盘,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与所述安装孔中;
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线盘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线盘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4-8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盘和所述第二线盘上设置有防护架。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很少有电缆矫直机的问题,实现了电缆的矫直,在电缆在生产的过程中,该电缆校直机增加了电缆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电缆的合格率,使得电缆更加平整,避免了未来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电缆校线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线盘; 2 第二线盘;
3 出线部; 4 基座;
5 平衡杆; 6 支杆;
7 安装孔; 8 第二防护架;
9 第一防护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矫直机,该电缆矫直机包括:第一线盘1、第二线盘2以及出线部3,电缆依次穿过第一线盘1、第二线盘2以及出线部3。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很少有电缆矫直机的问题,实现了电缆的矫直,在电缆在生产的过程中,该电缆校直机增加了电缆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电缆的合格率,使得电缆更加平整,避免了未来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中的结构为一个电缆矫直机的具体结构,其中,包含了第一线盘1的第一线槽盘、第二线槽盘以及第三线槽盘和第二线盘2的第四线槽盘、第五线槽盘和第六线槽盘等器件,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该种实施方式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电缆矫直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线盘1上设置有平行的第一线槽盘、第二线槽盘以及第三线槽盘,第二线盘2上设置有平行的第四线槽盘、第五线槽盘和第六线槽盘,电缆依次穿过第一线槽盘、第四线槽盘、第二线槽盘、第五线槽盘、第三线槽盘、第六线槽盘以及出线部3。
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使得电缆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多层的线槽盘实现矫直,第一线槽盘、第四线槽盘、第二线槽盘、第五线槽盘、第三线槽盘、第六线槽盘使得电缆来回绕制3个圈,在生产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电缆的弯曲。
在本发明的电缆矫直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电缆矫直机还可以包括:基座4,基座4上设置有安装孔7;
平衡杆5,平衡杆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线盘1,平衡杆5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与安装孔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7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