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03247.8 | 申请日: | 2014-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9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伍华凤;何龙;龚念;戴新发;代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 |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健康 管理 可用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高可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度量,即计算机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用于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为了提高服务器设备或软件的高可用性,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双机冷备份技术:主机处于运行状态,备份机处于等待状态。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备份机立即开启主机的服务。
2、双机热备份技术:该技术即为目前通常所说的激活(active)/等待(standby)工作方式,Active和standby设备具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系统。一旦active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standby设备立即激活应用服务,保证应用服务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高可用性软件(HA)包括RoseHa等软件。
3、虚拟机高可用容错技术:通过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后,在虚拟服务器上进行容错备份配置,再通过心跳检测和虚拟机实时迁移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系统所有应用的透明容错计算功能。
以上提高服务器设备或软件的高可用性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双机冷备份技术和双机热备份技术大多是针对某一确定服务进程进行设计,即为提高某一服务的高可用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不支持其它应用程序的容错计算,因此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的用户业务必须通过修改应用程序,而调用高可用软件的专用API,来实现用户业务的容错处理,使得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要通过商用高可用软件实现高可用则比较困难。
2、虚拟机高可用容错技术的系统资源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系统资源开销小,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容错计算的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方法,所述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至少两个控制节点和至少两个计算节点;将其中一个控制节点设置为主控制节点,将其他的控制节点设置为备控制节点并配置备控制节点的优先级顺序;设置主控制节点的优先级高于任何一备控制节点;
S2、各控制节点分别重复采集并存储所有的计算节点的健康状态数据;
S3、判断当前控制节点是否为主控制节点,如果当前控制节点是主控制节点,则跳转到步骤S5;如果当前控制节点是备控制节点,则跳转到步骤S4;
S4、优先级最高的备控制节点实时通过心跳探测主控制节点是否出现故障;优先级低的备控制节点实时通过心跳探测比其优先级高一级的备控制节点是否出现故障;如果控制节点出现故障,则修改优先级顺序;
S5、主控制节点分析存储在主控制节点的存储器上存储的健康状态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计算节点进行管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健康管理的高可用系统实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节点配置模块,用于设置至少两个控制节点和至少两个计算节点;将其中一个控制节点设置为主控制节点,将其他的控制节点设置为备控制节点并配置备控制节点的优先级顺序;设置主控制节点的优先级高于任何一备控制节点;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各控制节点分别重复采集并存储所有的计算节点的健康状态数据;
节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控制节点是否为主控制节点,如果当前控制节点是主控制节点,则跳转到数据分析模块;如果当前控制节点是备控制节点,则跳转到故障判断模块;
故障判断模块,用于通过优先级最高的备控制节点实时通过心跳探测主控制节点是否出现故障;通过优先级低的备控制节点实时通过心跳探测比其优先级高一级的备控制节点是否出现故障;当控制节点出现故障时,修改优先级顺序;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通过主控制节点分析存储在主控制节点的存储器上存储的健康状态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计算节点进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