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92249.1 | 申请日: | 2014-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勇;孙广辉;陈新桥;赵占伟;阮加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盛薄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氢罩式炉 余热 回收 系统 | ||
1.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热烟气交换装置和热烟气-导热油交换装置,所述的水-热烟气交换装置和所述的热烟气-导热油交换装置分别安装在工厂的废气排放管上,所述的水-热烟气交换装置包括用于储存热水的储水箱、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加热泵、热水供应泵、供水泵,所述的储水箱上端连有配置气动截止阀的补水管;所述的循环加热泵、热水供应泵、供水泵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的储水箱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一循环加热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入水口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入所述的储水箱内;所述的热水供应泵的出水口与用户用水管连通;所述的供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引致需要用到热水冲洗处;
所述的热烟气-导热油交换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导热油的储油箱、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加热泵、供油泵,所述的第二循环加热泵、所述的供油泵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的储油箱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二循环加热泵的出口与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的供油泵的出口通过管道引致需加热的用户点处,并且最终引回储油箱内;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的储油箱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与废气排放管连接处的进出风口、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与废气排放管连接处的进出风口、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或者第二热交换器进出风口之间的废弃排放管内部均配有手动控制阀门,并且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进风口的迎风面处均配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进出水口分别与储水箱的进出水口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的储油箱的进出油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箱的侧壁配有用于测定水位的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其中第一液位计用于测定储水箱内的最高水位、所述的第二液位计用于测定储水箱内的最低水位;所述的储水箱上端设有溢流管,并且所述的溢流管的高度与第一液位计的测定的最高水位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箱顶部设有与储油箱内腔连通的呼吸器,所述的储油箱侧壁设有用于测定油液位置的第三液位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均为三级热交换器,并且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平行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烟气侧应采用翅片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管内走水或导热油,管外流烟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翅片节距选择4-6mm,翅片的厚度为0.2m的铝材质翅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循环加热泵、供油泵均为螺杆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罩式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加热泵、热水供应泵、供水泵分别通过软连接件与所述的储水箱连接,所述的第二循环加热泵、供油泵分别软连接件与储油箱连接,并且所述的循环加热泵、热水供应泵、供水泵与所述的储水箱、所述的第二循环加热泵、供油泵与所述的储油箱之间均配有手动截止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盛薄板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盛薄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22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钢预热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硬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