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90784.3 | 申请日: | 2014-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4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鲍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1/762 | 分类号: | H01L21/7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槽 隔离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完整的电路是由分离的器件通过特定的电学通路连接起来的,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必须把器件隔离开,隔离不好会造成漏电、闩锁效应等。因此,隔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现有的隔离工艺通常包括局部硅氧化工艺(LOCOS)和浅沟槽隔离工艺(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LOCOS工艺操作简单,其在微米及亚微米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LOCOS工艺具有一系列缺点,例如,边氧化会形成鸟嘴(bird’s break),使场二氧化硅侵入有源区,导致有源区有效面积减少;场注入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发生再分布,引起有源器件的窄宽度效应(narrow width effect);线宽越小,场氧越薄;表面形状不平坦。为了减小LOCOS工艺带来的这些负面效果,出现了一些改进的LOCOS工艺。然而,随着器件向深亚微米级发展,改进的LOCOS工艺仍然存在鸟嘴问题以及场氧减薄效应,因此出现了STI工艺。STI工艺克服了LOCOS工艺的局限性,其具有优异的隔离性能、超强的闩锁保护能力、平坦的表面形状、对沟槽没有侵蚀且与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兼容。因此,在0.25μm及以下的工艺,都使用STI隔离工艺。STI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沟槽的刻蚀、填充和CMP平坦化。使用STI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中会遇到反窄宽度效应(inverse narrow width effect,INWE),主要表现为器件的阈值电压随器件沟道宽度的减小而减小。造成I NWE的原因是尖锐的沟槽顶角使栅电场变得集中,导致沟槽边缘产生了一个跟有源器件平行的低阈值通路。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INWE已经成为制约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制作STI结构过程中,通常采用氮化硅作为STI沟槽刻蚀的硬质掩膜层,为了扩大STI沟槽中氧化硅填充的工艺窗口,并在随后的高温氧化过程中达到圆角(Corner rounding)的效果,一般会用湿法刻蚀对氮化硅进行回拉工艺(pull back),使得开口扩大。图1A和1B所示的制作工艺中,氮化硅的回拉程度较小,使得浅沟槽隔离结构12在经过氮化硅11剥离工艺以及后续的栅极刻蚀工艺之后,产生较大的凹坑缺陷(crater defect)13,这种缺陷会增加漏电,可以通过增加SiN pullback的距离来改进,请参考图2A和2B,为了减小该凹坑缺陷,加大了氮化硅的回拉程度,使得形成的浅沟槽隔离结构12在衬底10表面的延伸变长,该浅沟槽隔离结构12在经过氮化硅11剥离工艺以及后续的栅极刻蚀工艺之后,其凹坑缺陷(crater defect)13明显变小。这种增大氮化硅回拉程度的方法,虽然可以减小凹坑缺陷(crater defect),但这样会影响到后续的一些制程,如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圆角(Corner rounding)工艺等。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作工艺,以避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无需考虑硬质掩膜的回拉速率,即可保证与基底硅接触的硬质掩膜的回拉距离,同时能扩大工艺窗口,满足沟槽圆角效果和绝缘介质填充的工艺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具有浅沟槽图案的硬掩膜层;
在所述硬掩膜层的浅沟槽图案的侧壁形成具有第一介质密度的侧墙;
以硬掩膜层和侧墙为掩膜层,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形成浅沟槽;
在所述浅沟槽中填充具有第二介质密度的绝缘介质,所述第二介质密度不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密度;
去除所述硬掩膜层,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
进一步的,在以硬掩膜层和侧墙为掩膜层,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氮基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处理所述侧墙,在侧墙表面形成一层氮氧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硬掩膜层为氮化硅、氮氧化硅、非晶碳、氮化硼、氮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硬掩膜层的厚度大于
进一步的,在所述浅沟槽中填充具有第二介质密度的绝缘介质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侧墙进行回拉刻蚀以增大所述浅沟槽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的宽度大于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的回拉距离大于
进一步的,在所述浅沟槽中填充具有第二介质密度的绝缘介质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浅沟槽中形成内衬层;
在所述沟槽中填充具有第二介质密度的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0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