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86994.5 | 申请日: | 2014-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8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锐;高秋彬;陈文洪;彭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72/04;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通信 数据 接收 方法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用以为UE在不确定对端UE采用哪种资源池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接收对端UE的数据提供解决方案。该方法包括:采用本地保存的每个资源池配置信息检测发送端发送的控制信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送端所采用的资源池配置信息;根据确定的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以及所述控制信息接收所述发送端的数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蜂窝通信技术中,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流程如图1所示,两个终端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经过各自驻留的基站(普通基站或演进型基站)以及核心网进行交互。
D2D通信,即终端直通技术,是指邻近的终端(UE)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中心节点(如基站)转发,如图2所示。
D2D通信具有如下优势:
1、终端近距离直接通信方式可实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
2、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通信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的短距离特点,可有效利用频谱资源;
3、D2D的直接通信方式能够适应如无线端到端(P2P)等业务的本地数据共享需求,提供具有灵活适应能力的数据服务;
4、D2D直接通信能够利用网络中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的通信终端以拓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D2D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布如图3a、图3b、图3c和图3d所示,各个场景可以组合出现。D2D通信中的UE1和UE2可以位于网络服务范围内,也可以是位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UE1和UE2可以互为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图3a所示的场景中,UE1和UE2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之外;在图3b所示的场景中,UE1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内,UE2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图3c所示,UE1和UE2在同一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图3d所示,UE1和UE2位于不同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
在D2D通信中,除了用户之间的一对一通信方式之外,典型的应用场景还包括D2D的群组或广播通信,该场景可用于公共安全应用中的消防、救援和反恐等。
现有技术中,网络覆盖范围之内的UE按照网络配置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发送和接收数据,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的UE按照预定义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发送和接收数据。若D2D通信为部分网络覆盖场景或者为不同小区覆盖场景,UE在不知道对端UE采用哪种资源池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接收对端UE的数据,目前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用以为UE在不确定对端UE采用哪种资源池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接收对端UE的数据提供解决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采用本地保存的每个资源池配置信息检测发送端发送的控制信息;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送端所采用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根据确定的所述资源池配置信息以及所述控制信息接收所述发送端的数据信息。
优选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送端所采用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信息的指定比特位携带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发送端所采用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6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场所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长冲程扬声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