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85351.9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实现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多天线系统中,通过LMU将基站输出的多个天线通道信号中一路信号之外其他信号进行不同频点的变频,再将变频后信号和未变频的信号合路后发送给UE和RMB,其中RMB再将变频后的信号恢复至原来频点并发送至该UE,使得UE能够同时收到合路信号中的未变频的信号和RMB发送的恢复信号,可见在未增加天线的情况下UE能够同时收到多路信号,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天线部署的情况下实现多天线技术,从而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多天线技术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以下简称:MIMO)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系统的核心之一,通过在室内和室外部署大量天线,提供更多的空间自由度,进而提升系统性能。考虑到天线安装空间、终端处理能力的限制,目前商用LTE系统室外系统,一般采用两天线的发送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massive(大规模)MIMO等技术作为MIMO技术的演进应运而生,massiveMIMO通过引入大量天线,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在一种现有技术中,上述大量天线通常集中放置于铁塔、楼顶或其它高处,通过馈线连接到远端射频单元(RemoteRadio Unit,以下简称:RRU),再通过光纤连接到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以下简称:BBU)。上述室外系统中由于采用的是双天线系统,因此为了支持大规模天线需要升级基站的天馈系统,并且由于天线的体积较大,大量的天线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大大增加了部署成本。
而目前商用LTE系统室内系统,BBU和RRU设置在基站侧,信号通过连接该基站的一条馈线分布到各个楼层,通过每个楼层的耦合器为该楼层分配信号功率,分配功率后的信号再通过功分器进一步等分功率后通过天线发射。上述室内系统中由于采用的是单一馈线,因此无论该系统的基站有几条天线通道(port),都会被配置为单天线通道来使用,因此该室内系统只能支持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以下简称:SISO),而不能支持MIMO,因此不能实现多天线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在不增加天线部署的情况下实现多天线技术,从而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多天线系统,所述室内多天线系统包括:基站、本地多输入多输出单元LMU、合路单元、馈线、与所述馈线连接的至少一条信号收发支路,以及至少一个远端输入多输出盒子RMB;其中,所述基站输出多个天线通道信号;
所述LMU用于将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信号中第一天线通道信号之外其他天线通道信号进行变频,得到变频后的其他天线通道信号,其中所述变频后的其他天线通道信号中每个信号的频点不同;
所述合路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通道信号与所述变频后的其他天线通道信号进行合路,得到合路信号;所述合路信号通过所述馈线传输至所述至少一条信号收发支路,并向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所述RMB发送所述合路信号;
所述RMB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合路信号中,所述变频后的其他天线通道信号中至少一个信号的频点恢复至与所述第一天线通道信号相同的频点,得到至少一个恢复后的天线通道信号,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恢复后的天线通道信号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接收一条信号收发支路发送的所述合路信号,获取所述合路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天线通道信号,并接收至少一个所述RMB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恢复后的天线通道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一条信号收发支路和至少一个所述RMB发送上行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5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