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1966.3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7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仁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脱发 中成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用剂,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止脱发及促进生发的中成药制剂。
背景技术
脱发病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压力,从而使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然而,目前仍无特效药物治疗脂溢性脱发、早发性脱发、斑秃、全秃、普秃、产后脱发等头发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无特效药物治疗脂溢性脱发、早发性脱发、斑秃、全秃、普秃、产后脱发等头发疾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其特殊之处在于:该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苍术1%-20%;炒白术1%-12%;党参3%-30%;当归2%-27%;川芎1%-18%;柴胡3%-25%;黄芪1%-20%;制何首乌0.5%-10%;清制半夏0.5%-2%;猪苓1%-10%;茯苓0.5%-10%;车前子0.5%-10%;泽泻0.5%-10%;薏苡仁3%-30%;红花3%-30%;防风0.1%-10%;赤芍3%-30%;丹参3%-30%;桃仁3%-30%;陈皮5%-30%;枳壳1%-10%;广藿香3%-30%;佩兰3%-30%;泽兰3%-30%;延胡索3%-30%;青皮1%-30%;厚朴0.5%-20%;白芷1%-10%;桔梗3%-30%。
上述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苍术8.6%;炒白术7%;党参4.1%;当归15%;川芎4%;柴胡11%;黄芪3.3%;制何首乌3%;清制半夏1.5%;猪苓1%;茯苓1.3%;车前子0.7%;泽泻0.9%;薏苡仁3%;红花3%;防风0.1%;赤芍3%;丹参3%;桃仁3%;陈皮5%;枳壳1%;广藿香3%;佩兰3%;泽兰3%;延胡索3%;青皮1%;厚朴0.5%;白芷1%;桔梗3%。
上述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还可以为苍术13%;炒白术5%;党参4%;当归13%;川芎5%;柴胡10.5%;黄芪1%;制何首乌0.5%;清制半夏0.5%;猪苓1%;茯苓0.5%;车前子0.5%;泽泻0.5%;薏苡仁3%;红花3%;防风1%;赤芍3%;丹参5%;桃仁4%;陈皮5.5%;枳壳1%;广藿香3%;佩兰3.5%;泽兰3.5%;延胡索3%;青皮1%;厚朴0.5%;白芷1.5%;桔梗3.5%。
上述治疗脱发病的中成药制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还可以为苍术3%;炒白术5%;党参4%;当归13%;川芎1%;柴胡9%;黄芪8%;制何首乌0.8%;清制半夏0.7%;猪苓1%;茯苓0.5%;车前子3%;泽泻2%;薏苡仁5%;红花3%;防风0.3%;赤芍3%;丹参3%;桃仁3%;陈皮5%;枳壳1%;广藿香6%;佩兰7%;泽兰3%;延胡索3%;青皮2%;厚朴0.7%;白芷1%;桔梗3%。
本发明是根据中医几千年的临证经验,以及发明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绝大多数患者脱发是由于身体机能失调造成的,其病因病机的关键就是由于血淤血虚使头皮毛根供血不足,使毛发失养,从而造成脱发。本发明正是采用了切中病机的益气健脾、补血、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化淤生新、止脱生发的天然植物中药,立足于治本,使人体气血充足、风邪祛除、血脉畅通,从而使头发得到滋养,达到治疗头发疾病的目的。本发明可采用中药散剂,不破坏药材中的任何有效成分,易于被人体吸收,使疗效稳定可靠。其还可制成丸剂、胶囊等多种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中医药理论,“发为血余”,就是说人体毛发的生长依靠血的濡养,造成脱发的关键就是由于血淤血虚使头皮毛根供血不足,使毛发失养。而造成人体内血淤血虚的病机则主要有以下原因:
如果思虑、操劳、劳累过度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恣食肥甘,久之均可导致脾虚湿盛。化源不足会导致血虚,湿阻气机则会导致气滞血淤;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也会导致气滞血淤。
由于精血同源,精伤则血伤,因此房劳过度会造成血虚;同时产后失血、外伤失血也会造成血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仁丽,未经高仁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