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外覆层、图像显示元件及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4642.9 | 申请日: | 2014-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川口恭章;木下健宏;柳正义;坂本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G02B5/2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覆层 图像显示元件 树脂组合物 酯化合物 滤色器 丙烯酸 共聚物 烷基 甲基丙烯酸 表面硬度 丙烯酸酯 芳香族醇 碱显影性 碳原子数 脂肪族醇 脂环式醇 变性 耐热 羧基 制造 自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性、耐热黄变性和表面硬度优异且具有碱显影性的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外覆层、图像显示元件以及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一种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源自酯化合物的具有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单元(C)的共聚物,所述酯化合物由脂肪族醇或芳香族醇与在α位具有碳原子数1~5的烷基的丙烯酸形成,所述结构单元(B)源自选自(甲基)丙烯酸(b1)和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b2)中的至少1种,所述结构单元(C)源自由脂环式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化合物,前述共聚物中前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15~80摩尔%,前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2~65摩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外覆层、图像显示元件及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对作为液晶显示器结构部件使用的滤色器、设置在该滤色器上的外覆层进行了诸多研究。
设置在前述滤色器上的外覆层主要是出于使在制造滤色器时产生的高度差平坦化目的而设置的,因此,要求用于外覆层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平坦性。
另外,在前述外覆层上,通常通过溅射形成由无机系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形成的透明导电层,所以要求在溅射时不会因热(例如,在220~230℃下数十分钟)而发生黄变的耐热黄变性。
此外,前述外覆层,在其性质上还要求优异的表面硬度以及透明性,在通过光刻工艺制作的情况下,还要求碱显影性。
作为满足前述各要求的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聚合物成分和光聚合性单体而形成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成分含有特定的脂环式化合物作为必须成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6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树脂组合物,作为滤色器用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热黄变性、表面硬度和碱显影性,但是期待进一步的改善。
鉴于前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外覆层、图像显示元件及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耐热黄变性和表面硬度优异,并且具有碱显影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其含有具有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单元(C)的共聚物,所述结构单元(A)源自酯化合物,所述酯化合物由脂肪族醇或芳香族醇与在α位具有碳原子数1~5的烷基的丙烯酸形成,所述结构单元(B)源自选自(甲基)丙烯酸(b1)和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b2)中的至少1种,所述结构单元(C)源自由脂环式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化合物,前述共聚物中的前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15~80摩尔%,前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2~65摩尔%。
[2]根据前述[1]所述的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结构单元(C)为源自由多环的脂环式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结构单元(C)为源自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的结构单元。
[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外覆层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结构单元(A)为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B)为源自(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C)为源自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的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