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3396.5 | 申请日: | 2014-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玲;邓召学;张自伟;郭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合 模式 发动机 流变 液压 悬置 | ||
1.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壳体、设置并封堵于壳体顶端开口处的橡胶主簧(2)、贯穿橡胶主簧的连接杆(3)和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的橡胶底膜(4),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所述橡胶主簧和橡胶底膜之间形成密闭且充满磁流变液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中设置有隔磁底座(5),所述隔磁底座两侧均设置有流动阻尼结构,所述流动阻尼结构包括外磁芯(6)和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的流动线圈座(7),所述外磁芯(6)和流动线圈座(7)之间形成流动阻尼通道,所述隔磁底座中部设置有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的挤压线圈座(8),所述对应挤压线圈座的位置设置有挤压极板(9),所述挤压极板和挤压线圈座之间形成挤压阻尼通道,所述连接杆(3)一端伸入腔室与挤压极板(9)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磁底座中部上端开有凹槽,凹槽内放置带有节流孔(10a)的解耦膜(10),挤压线圈座和隔磁底座上均开设了与节流孔位置相错的惯性通道(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节流盘(11),所述节流盘处在挤压极板和橡胶主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避免流动阻尼通道和挤压阻尼通道内部磁场之间耦合的隔磁板(12)和隔磁套筒(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侧面各设有一个台阶面,所述隔磁底座(5)将橡胶底膜(4)的两端压紧在下壳体的台阶面上,所述隔磁底座(5)将外磁芯(6)压紧在上壳体的台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线圈座(8)和流动线圈座(7)之间设置有隔磁套筒(13),挤压线圈座(8)、流动线圈座(7)和外磁芯(6)下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隔磁底座(5)上,所述隔磁板(12)通过紧固螺钉与流动线圈座(7)和外磁芯(6)上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线圈座(8)靠近挤压极板(9)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励磁线圈的线圈槽,所述线圈槽右侧设置有垂向导线槽(14),所述隔磁底座上侧设置有与锤向导线槽连通的横向导线槽(15),所述外磁芯和下壳体内部设置便于引出流动线圈座内励磁线圈引线的横向导线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外磁芯及下壳体与外磁芯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上还设置有加强块(18),所述加强块上设置有注液排气孔(19),所述连接杆(3)上端通过加强块(18)的中心螺纹与加强块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隔磁铝合金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3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外罩及其热处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