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9558.8 | 申请日: | 2014-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贺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珍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17/00;A61K35/56;A61K35/24;A61K35/58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 地址: | 0369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局限性 硬皮病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肿胀、硬化、小血管痉挛狭窄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局限性硬皮病皮损初起为圆形、卵园形或不规则形斑片,呈淡红或紫红色,略具水肿,日久可扩大,变成淡黄色或象牙色,具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经数年后渐留下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毛发常落,局部少汗或无汗。皮损可分为斑状、带状和点滴状。属中医的“皮痹”、“血痹”、“皮痹疽”范畴。
临床上治疗局限性硬皮病较为棘手,一般的治疗外用膏剂涂抹或中成药,治标不治本,达不到治疗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为原料按比例制备而成的:
桂枝6-12份、白芍6-12份、当归6-12份、丝瓜络9-15份、红花3-9份、五灵脂6-12份、乌梢蛇10-30份、 夏枯草6-12份、淫羊藿9-15份、桑寄生9-15份、骨碎补9-15份、牡蛎9-15份、甘草3-9份、地龙9-15份、黄芪9-15份、党参9-15份、白术9-15份、茯苓9-15份。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本发明的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中医认为: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应以健脾益气、温经散寒通络、活血软坚为治疗原则。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淫羊藿、桑寄生、骨碎补、桂枝、白芍、当归、乌梢蛇、丝瓜络温经散寒通络;红花、地龙、五灵脂、夏枯草、牡蛎活血软坚;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对局限性硬皮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79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临床观察。
例病人中,半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痊愈者30例,二个疗程痊愈者21例,二个疗程以上痊愈者26例,无效2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疗效标准:显效:皮肤肿胀、硬化、小血管痉挛症状消失;有效:皮肤肿胀、硬化、小血管痉挛症状缓减或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表1 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
典型病例:
实施例1.
张某,女性,48岁,2009年6月5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左侧髂部时有发痒、发红,但未引起注意,今年3月局部出现大片的淡紫红色斑片,边界清楚,皮纹消失,触之略硬,某医院诊为“局限性硬皮病”,给予局部封闭注射,外用红花油效不显,患者自觉症状疲乏,平日易怒,腹胀,月经后错,量少,有血块,乏力。
诊查:左侧髂部可见9厘米X5厘米大小的片状萎缩发硬的硬化斑,小血管痉挛,中央部有散在小片象牙白斑,周围皮肤正常,境界清楚。舌质暗,苔白。
西医诊断:局限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皮痹。
辩证治疗:健脾益气、温经散寒通络、活血软坚。
处方:桂枝12份、白芍12份、当归9份、丝瓜络9份、红花3份、五灵脂6份、乌梢蛇30份、夏枯草9份、淫羊藿12份、桑寄生12份、骨碎补12份、牡蛎15份、甘草9份、地龙9份、黄芪15份、党参15份、白术15份、茯苓12份。
将上述药物(每份以克计)混合后煎成汤剂,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服15剂。
二诊:服上方15剂,皮损色转淡,尤以中心象牙白色为明显,继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珍,未经贺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