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切削工件表面白层厚度的热力耦合预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1469.9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0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段春争;孔维森;张方圆;王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削 工件 表面 厚度 热力 耦合 预测 方法 | ||
1.一种硬切削工件表面白层厚度的热力耦合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硬切削过程进行有限元建模及模拟;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硬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选取网格划分方式、材料的本构模型、摩擦模型以及边界条件;
(2)对硬切削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
步骤二,从有限元后处理器的分析结果中提取已加工表面的应力、应变能数据,计算应力、应变以及合金元素耦合影响下的临界奥氏体相变温度;依据T0=727-10.7Mn-16.9Ni+29Si+16.9Cr+290As+6.38W计算合金元素影响下的奥氏体临界相变温度,依据计算应力、应变影响下的奥氏体相变温度,其中,T为在应力P和应变能WS作用下的相变温度;T0为切削加工之前受合金元素影响下的工件材料的相变温度;为摩尔体积增量(m3/mol);为α→γ相变时的摩尔相变焓增量(J/mol),吸热过程为正值,放热过程为负值;P为应力(Pa),WS为应变能(J/mol);
步骤三,从有限元后处理器的分析结果中提取已加工表面下方的温度分布数据,根据温度分布与实际临界相变温度预测表面白层厚度;首先从有限元分析结果中提取出工件加工表面及其下方的温度分布曲线与已加工表面及其下方的实际相变温度曲线,这两条温度曲线的交点距离已加工表面的深度即为白层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14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蒸器及具有该闪蒸器的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船用风冷热泵型冷水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