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92631.5 | 申请日: | 2014-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宇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30 | 分类号: | B28B7/30;B28B1/087;B28B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箱梁目前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箱梁截面抗扭强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同时施工工艺变化不大,更加安全。在20m~40m跨径桥梁中基本替代T梁而成为主要结构形式。预应力箱梁桥梁施工流程包含箱梁预制→预应力张拉、压浆→梁板安装→桥面系施工。箱梁预制阶段的质量及进度控制是整个桥梁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键。箱梁预制内模传统采用小块拼装式,内模施工周期长。由于接缝多,箱室易出现错缝、表面不平整、漏浆并导致的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内设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所述芯模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折板组件,折板组件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若干纵向拉杆、主拉杆,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铰接,相对设置的两组折板组件,其上L形模板之间以及下L形模板之间的翼板分别对接固定,上L形模板内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上纵向拉杆,各上纵向拉杆分别与上L形模板的翼板内侧铰接,下L形模板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下纵向拉杆,各下纵向拉杆分别与下L形模板的翼板内侧铰接,各上纵向拉杆分 别与各下纵向拉杆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分别通过主拉杆连接。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两组折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对接部位的翼板端部均为坡面,其对接部位的两上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匹配连接,两上L形模板之间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对接部位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其连接位置位于由两组折板组件围构成的内腔内侧。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固定装置分别包括铰链座、铰臂、固定座和定位销,铰链座分别连接于两组折板组件对接部位一侧的翼板上,固定座连接于另一侧的翼板上,所述铰臂一端与铰链座铰接,其另一端搭接于固定座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定位销将铰臂与固定座定位固接。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两组折板组件的对接部位两翼板的坡面之间设有泡沫垫。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主拉杆一端设有拉扣。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合页连接处之间均设有坡口。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芯膜之间的端部一周设有内沿,内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相邻两芯膜之间各安装孔之间通过锚栓紧固连接。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模架包括外模板,外模板外侧设有若干附着式高频振动器。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改变了传统预制箱梁的制作技术,提高了预制桥箱梁的精度;脱模容易,只需要通过拉动主拉杆的拉扣端,则各上纵向拉杆与各下纵向拉杆绕着其铰接点收拢,并且各上纵向拉杆、各下纵向拉杆另一端分别带动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先芯膜中心收拢, 此时整体拉出芯膜,即完成芯膜的脱模工序;内模采用整体式,整体刚度好,可保证箱室尺寸,从而确保箱梁的制作精度;一般4个人3个小时可完成30m小箱梁内模的拆除,拼装只需2个小时,既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外模板外设置若干附着式高频振动器,则当混凝土浇筑下料的同时,其同时振捣,使得芯膜与外模之间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两组折板组件的对接部位两翼板的坡面之间通过泡沫垫填塞,局部则采用泡沫剂,从而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组折板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组折板组件分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侧折板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若干芯模的拼接示意图。
图6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宇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宇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