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88979.7 | 申请日: | 2014-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4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利;吕程昶;左敦稳;卢文壮;朱永伟;李军;邵雳;刘恒俊;张超;危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H5/00 | 分类号: | B23H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合金 轴承 半球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类零件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轴承半球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结合了研磨和线切割技术的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球形轴承需要润滑剂,而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润滑剂很容易飞溅、失效,同时转速过高带来球形轴承的磨损加快,所以传统球形轴承不适宜用在高速运转的机构中。动压气浮轴承经常用在高速转动的机构中,其转动部分可以不接触转动部分,使转动部分可以高速、长时间的运转,大大提高运转机构的寿命。现有动压气浮轴承中,有一种半球型动压气浮轴承,其关键在于两个半球的制作,本发明针对这种动压气浮轴承。
现有的半球形零件制作主要有车、铣削加工和研磨抛光加工两种。车、铣削加工半球的方法多样,加工工艺简单,但是不适合高精密半球的加工,尤其对于高精度硬质合金半球的加工;现有的研磨抛光方法中,多采用逐个加工的方法,加工效率低,而且很少用于硬质合金半球的加工,而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抗腐蚀、抗弯曲、使用环境恶劣等优点,是制作动压气浮轴承的优质材料。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硬质合金轴承半球的加工工艺,在整球研磨过程中可以批量加工硬质合金球,提高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效率,在半球加工时结合两种先进加工工艺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硬质合金半球加工无法实现批量加工而导致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发明一种将研磨抛光与线切割加工进行有机结合、能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的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不少于100颗的硬质合金球坯放入研磨机中进行整球研磨和抛光,并筛选出球度≤0.5μm,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硬质合金球1;
其次,使用线切割加工方法将研磨抛光后的硬质合金球对切成两个半球,并切除每个半球的顶部,然后对顶端面4和底端面5进行研磨;线切割电流控制在1.5~2A,电压控制在60~70V;研磨采用粒度不大于14μm的棕刚玉研磨石,使用去离子水做研磨液,得到两端面的平行度为≤0.005mm,表面粗糙度Ra≤0.4μm,顶端面4圆跳动为≤0.003mm,底端面5圆跳动为≤0.005mm的去顶半球2;
第三,使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去顶半球2中心打通孔6,使用粒度不大于14μm的金刚石内孔研磨棒对通孔6进行研磨,研磨时控制工作头转速保持在200~250rpm,研磨时间为4~5小时,研磨液为去离子水,通孔6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得到有通孔的去顶半球3;
最后,以通孔6和底端面5为基准对上述去顶半球3进行抛光,采用粒度小于100nm的金刚石球面工件研抛用固结磨料垫,使用去离子水做抛光液;最终得到球度≤0.3μm,表面粗糙度Ra≤0.08μm的硬质合金轴承半球。
所述研磨机为双转盘偏心研磨机。
所述的研磨液和抛光液的pH值在8~10之间,研磨液温度在20°~30°之间,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氢氧化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工艺,采用先加工整球后加工半球的加工方法,不同于传统单个半球加工方法。可以在整球加工阶段实现批量加工,加工效率高。在半球加工过程中,使用线切割技术和电火花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加工时间,同时能保证加工质量。最后进行研磨和抛光,使半球达到加工要求。
本发明的方法结合多种现代化加工工艺,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整个工艺可以形成生产线,利于大量生产高精度的半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各加工阶段零件的形态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方法加工所得的半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硬质合金轴承半球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不少于100颗的硬质合金球坯放入双转盘偏心研磨机中进行整球研磨和抛光,并筛选出球度≤0.5μm,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硬质合金球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8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三点焊设备
- 下一篇:一种空心圆管倒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