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熏洗足浴用中药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82171.8 | 申请日: | 2014-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牛琳琳;杜廷海;胡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琳琳 |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2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神经炎 熏洗足浴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熏洗足浴用中药。
背景技术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神经病变的一种,也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也属于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炎。由于主要表现为手脚麻疼,故称之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因为糖尿病患者多主诉的手足麻疼或麻痛,所以有些人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为糖尿病手足神经炎。因此采用足浴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已为人们越来越重视。
中药足浴是根据中药辨证论治原则、藏象学说、经络传导学说以及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选配适当的中草药煎煮成中药热水液,通过中药热水液对双足浸泡、浴洗,使双足经络得到疏通,使足部反射区得到良性刺激以及中草药离子通过足部皮肤表层黏膜、穴位、反射区的吸收所引起的机体整体药理效应和对病灶局部的药理效应,从而使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功能相应增强。中药足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门特色保健疗法,近年发展迅速。临床难治性疾病诸如失眠、冠心病,糖尿病足等,应用中药泡足浴治疗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鼻、乳、耳、足。足乃精气之根。古人将人之脚喻为树之根,所谓“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早在周代就有关于中药足浴的文记载。足浴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有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现代医学认为,“足乃六经之根,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此外,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皆起于足部,冲脉也有分支至足部,以加强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足掌有300 多穴位,67 个反射区,通过足浴,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和免疫力。人体经络中主宰人体先天和后天之本的脾肾两经起于足,这些
经络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用中药泡脚能通过足部反射区特别是“大脑、小脑脑干、额窦、腹腔肾经丛”等的加强刺激,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消除疲劳,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节脏腑。中药足浴通过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药液借助于温热作用、物理刺激、黏膜吸收、经络传导等途径,使药物离子迅速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快速输布到全身,充分发挥。但目前足浴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所用的足浴液,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用足浴液上的改进和创新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熏洗足浴用中药,可有效解决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病理情况和中药学原理,本发明采用以下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5-35g、当归13-17g、桂枝18-22g、川芎18-22g、茜草18-22g、丝瓜络9-11g、川牛膝18-22g、苏木13-17g、红花13-17g、泽兰9-11g、艾叶9-11g和羌活9-11g。
本发明原料丰富,组方科学合理,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温阳驱寒、活血通络、去腐生肌、促进愈合之功效,疗效好,见效快,有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以下原料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5g、桂枝20g、川芎20g、茜草20g、丝瓜络10g、川牛膝20g、苏木15g、红花10g、泽兰10g、艾叶10g和羌活10g。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采用以下原料药物组成:黄芪26g、当归16g、桂枝19g、川芎21g、茜草19g、丝瓜络10.5g、川牛膝19g、苏木16g、红花14g、泽兰10.5g、艾叶9.5g和羌活10.5g。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也可采用以下原料药物组成:黄芪34g、当归14g、桂枝21g、川芎19g、茜草21g、丝瓜络9.5g、川牛膝21g、苏木14g、红花16g、泽兰9.5g、艾叶10.5g和羌活9.5g。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琳琳,未经牛琳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2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