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转子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76152.4 | 申请日: | 2014-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欣;陈健;宋健;陈玉宝;张福霞;安晶;王振明;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5/06 | 分类号: | B23K15/06;B23K103/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转子 组件 真空 电子束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方法,尤其是一种钛合金转子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产品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钛合金组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某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组件为TC11钛合金,作用是连接各级静子叶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零件由六级压气机盘通过五条焊缝连接而成,其中焊缝Ⅰ的焊缝深度要求为7mm,焊缝Ⅱ~焊缝Ⅴ的焊缝深度要求为5mm。由于焊枪和加工刀具无法进入,若采用电子束焊的穿透焊方法,无法实现焊缝背面的焊后缺陷修理以及内腔中金属飞溅的清理。因此每条焊缝带有衬板8结构,如图1中的5所示,作用是聚集电子束焊过程排出的气孔等缺陷。压气机转子组件要求焊后六个压气机盘的同轴度要求≤0.20mm,并保证焊透深度,并将气孔等缺陷排除到衬板底部。由于产品具有整体刚性较差,同轴度要求高,装配间隙严格,焊缝数量较多等特点,因此焊后产品的整体同轴度难以保证,焊缝气孔容易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合金转子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零件整体变形,保证焊后组件的同轴度要求。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子束焊前对压气机盘进行常规的酸洗和去氢处理,并在24小时内实施电子束焊接;
2.将各级压气机盘进行逐级装入,装配后焊缝处间隙≤0.05mm;
3.采用电子束焊对Ⅰ~Ⅴ处进行定位焊,定位焊工艺参数为:
均匀对称定位4段
加速电压:150Kv
焊接电流:1.5~5.0mA
聚焦电流:2400~2600mA
焊接速度:8~20mm/s
工件距焊枪距离:200~600mm
4.采用电子束焊对Ⅰ~Ⅴ处进行电子束焊接,首先按焊缝Ⅰ→Ⅱ→Ⅲ→Ⅳ→Ⅴ的顺序对每道焊缝进行封焊,封焊的参数为:
加速电压:150Kv
焊接电流:0.2~2mA
聚焦电流:2300~2600mA
焊接速度:8~20mm/s
工件距焊枪距离:200~600mm
然后按焊缝Ⅱ→Ⅳ→Ⅰ→Ⅲ→Ⅴ的顺序进行正式焊接,正式焊接的参数为:
加速电压:150Kv
焊接电流:4.0~10mA
聚焦电流:2200~2550mA
焊接速度:8~20mm/s
工件距焊枪距离:200~600mm
5.焊后进行常规的去应力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6..对焊缝区进行CT检验,整个焊缝内部不允许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的情况,除衬板区外不允许有气孔,衬板区内单个气孔的尺寸≤1.5mm;气孔间最小间距为2D,其中D为最大气孔的尺寸;100mm长焊缝上气孔和未熔合不超过3个;若以上指标有任一不符合,视为焊接不合格,进行补焊;
7.最终检验,对产品焊接后的同轴度进行检验。
本发明通过上述电子束焊工艺,对压气机转子的五条焊缝进行焊接。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参数,控制焊接变形及焊缝质量,克服了产品整体刚性差、焊接量较大、焊接变形难以控制等技术难点,保证焊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焊后产品的CT探伤检验后满足要求,并且六级压气机盘的同轴度满足≤0.20mm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压气机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钛合金转子组件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子束焊前对压气机盘进行常规的酸洗和去氢处理,并在24小时内实施电子束焊接;
2.将各级压气机盘进行逐级装入,装配后焊缝处间隙≤0.05mm;
3.采用电子束焊对Ⅰ~Ⅴ处进行定位焊,定位焊工艺参数为:
均匀对称定位4段
加速电压:150Kv
焊接电流:1.5~5.0mA
聚焦电流:2400~2600mA
焊接速度:8~20mm/s
工件距焊枪距离:200~600mm
4..采用电子束焊对Ⅰ~Ⅴ处进行电子束焊接,首先按焊缝Ⅰ→Ⅱ→Ⅲ→Ⅳ→Ⅴ的顺序对每道焊缝进行封焊,封焊的参数为:
加速电压:150Kv
焊接电流:0.2~2mA
聚焦电流:2300~2600mA
焊接速度:8~20mm/s
工件距焊枪距离:200~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6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码印制的方法、标签、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血管图像拍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