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65204.8 | 申请日: | 200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R·A·博伊哥;G·P·佩桑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12 | 分类号: | B28B11/12;B28B1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丁晓峰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制品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2月27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9/00123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980115751.5、名称为“用于切割陶瓷制品的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该申请要求2008年2月29日提交的题为“用于切割陶瓷制品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Cutting Ceramic Ware)”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067,602号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的制造,且更具体地涉及从大致圆柱形陶瓷型蜂窝体切割制件。
背景技术
使用水冷的单刃锯将烧制的陶瓷料段切成制件;然后通过在分离处理步骤中将制件穿过水冷的、固定的研磨轮将制件研磨到精确的长度;然后将锯屑清洗干净;并然后在第四处理步骤中在退火炉型干燥器中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将陶瓷型料段(诸如通常圆柱形生坯陶瓷形成体)从母料段或从较长制件到较短制件切割和研磨到所需长度。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用刃在沿料段的长度的位置处切入料段以形成在制件上的切割横向表面来从具有纵向轴线的陶瓷形料段切割制件并用刃的侧面(即横向表面)研磨切割的横向表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陶瓷制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从具有纵向轴线的陶瓷型料段横向切割制件的装置,包括用于在沿料段的长度的位置处切入料段以在制件上形成切割横向表面的刃和用于用刃的侧面(即横向部分)研磨切割横向表面的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双刃锯将干燥生坯料段切割成制件并在烧制之前将它们研磨到所需长度,并较佳地将锯屑从制件移走,者都在一个封闭的操作中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如本文所揭露的用于切割和研磨的设备的正视立体图。
图2是图1设备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用刃在沿料段的长度的位置处切入料段而从具有纵向轴线的陶瓷型料段横向地切割制件以在制件上形成切割横向表面并用刃的侧面研磨横向表面,即,当切割横向表面临近第一位置的同时研磨横向表面。
研磨还可包括使刃的侧面与制件的切割横向表面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使刃朝向制件纵向地引导以使刃与制件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刃的侧面包括研磨区域和非研磨区域;在这些实施例的某些中,研磨区域和非研磨区域在刃的横向表面上形成图案。
较佳地,刃从准备位置向前运动到前方位置以切割制件,且刃在切割制件后从前方位置向后运动到准备位置,并在刃向后运动之前进行研磨。较佳地,在刃向后运动到准备位置之前进行研磨。在某些实施例中,刃以多种角速度在准备位置和前方位置之间运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刃在沿料段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切入料段。例如,第一和第二刃在沿料段长度方向的相应第一和第二位置处切入料段,其中第一和第二刃包括在相应侧上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研磨表面,且其中第一和第二刃朝向彼此引导以用第一和第二研磨表面研磨制件。较佳地,第一和第二刃同时切入料段。较佳地,第一和第二刃同时研磨制件。
陶瓷型料段可以是生坯陶瓷形成料段(包含陶瓷形成成分)。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料段是蜂窝结构,且从料段切割的制件也是蜂窝结构。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陶瓷制品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从具有纵向轴线的陶瓷型料段横向切割制件,并包括用于在沿料段的长度的位置处切入料段以在制件上形成切割横向表面的刃的装置;以及用于用刃的侧面研磨切割横向表面的装置。该设备较佳地还包括用于将刃纵向地朝向制件引导以使刃与制件接触的装置。较佳地,刃的侧面包括研磨区域和非研磨区域;较佳地,研磨区域和非研磨区域在刃的侧面上形成图案。该设备还较佳地包括用于将刃从准备位置向前运动到前方位置以切割制件,并用于在切割制件后将刃从前方位置向后运动到准备位置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