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扳手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50660.5 | 申请日: | 2014-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7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尚武;村松雅理;中村晃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空研 |
| 主分类号: | B25B21/02 | 分类号: | B25B21/02;F16C3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扳手 | ||
1.一种冲击扳手,具有:驱动部、在上述驱动部的作用下旋转的芯轴、配置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前方的砧座、能够以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主锤、具有圆筒部的副锤、以及使上述主锤与上述砧座进行冲击性卡合而使上述砧座绕轴线旋转的旋转击打机构,上述圆筒部收纳上述主锤并且供上述芯轴从其中穿过而且与上述主锤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该冲击扳手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之间,与上述副锤及上述芯轴的任意一个呈分体地配置有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的轴承机构,
由上述芯轴对上述副锤进行轴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及外圈的滚动轴承,
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或者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采用没有间隙的压入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的2.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具有内圈及外圈的滚动轴承,
在上述副锤的内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以及在上述芯轴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两个上述间隙之和为上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的2.0%~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机构是多个球状转动体,
上述转动体相对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承受径向方向的载荷及轴向方向的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锤与上述芯轴相对的各自的端面形成有凹部,上述两个凹部夹持上述转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锤的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芯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多条第1沟,
在上述副锤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上的与上述第1沟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条第2沟,
在上述第1沟与上述第2沟所形成的孔中嵌入有棒状部件,
在上述副锤的外周安装有具有防止上述棒状部件脱出的防脱功能的止动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空研,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空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06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面垃圾及浮游植物清洁船
- 下一篇:设计水线以下低阻力船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