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水质改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41238.3 | 申请日: | 2014-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车轩;刘兴国;田昌凤;朱林;顾兆俊;杨家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水质 改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水质改良装置,属于水质改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水体中投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除20%-30%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全部进入水体环境中,其中约60-70%沉积到泥底中。一方面,底泥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导致泥底沉积,还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还原物质,引起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到水环境安全。另一方面,水体泥底也是营养库,水体初级生产力需要的大量营养盐来自泥底,合理的释放和利用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是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水体底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清淤、微生物改良、化学药物调剂等。机械清淤主要是利用水利挖塘机组等清除水底的淤泥,该方法无法做到对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微生物方法虽然提高了底泥中营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由于无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其效果无法稳定;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化学残留积累,对养殖动物存在一定的危害,同时也污染水域环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对水体底泥的调质和改良,现有技术采用一种太阳能底质调控机来对水体底泥进行改良。例如,公开日为2012年10月10日,文献号为CN10271828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水质改良机,该水质改良机的导向绳上需要安装2个接触开关,接触开关和电机马达需要信号连接,通过控制电机马达的正转和反转来控制导向绳的走向,电机马达需要采用双向马达。由此可见,该太阳能水质改良机的行走机构需要采用较多传感器等电控元器件,而这些电控元器件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进行故障检测,而这种水质改良机位于水面上,检测较困难,现场难以完成检测维修,导致使用的可靠性较低,维护不方便,而且采用双向马达成本也较高,可靠性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底质调控机,需要采用较多电控元器件,难以实现现场检修,可靠性较低,维护成本也较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水质改良装置,包括浮体,清淤装置,水面行走机构;所述水面行走机构包括箱体组件1,导杆组件2,一对固定限位块3,钢丝绳4;所述箱体组件1与浮体固定连接,钢丝绳4两端固定在河岸两侧的桩上;导杆组件2上设有钢丝绳导向套2-8,钢丝绳4穿过钢丝绳导向套2-8并缠绕在箱体组件的卷线盘1-7上;导杆组件2下方设有一对导杆推柄2-3;所述箱体组件1设有主动齿轮1-4,被动齿轮1-14,传动齿轮A1-11,传动齿轮B1-13,传动齿轮固定板1-5,换向杆组件;所述传动齿轮A1-11和传动齿轮B1-13固定在传动齿轮固定板1-5上,传动齿轮固定板1-5可绕主动齿轮的输入轴1-3旋转,传动齿轮A1-11始终同时与主动齿轮1-4和传动齿轮B1-13处于啮合状态;所述换向杆组件包括换向杆1-16、磁铁导杆1-17、磁铁组件1-6,磁铁导杆1-17上固定磁铁组件1-6,箱体组件1下部设有两块与磁铁组件1-6对应吸合的限位板;假定初始状态:传动齿轮B1-13与被动齿轮1-14啮合,传动齿轮A1-11与被动齿轮1-14脱离,主动齿轮1-4转动,带动传动齿轮A1-11转动,传动齿轮A1-11带动传动齿轮B1-13转动,传动齿轮B1-13带动被动齿轮1-14正转,被动齿轮1-14带动卷线盘1-7正转,钢丝绳4向右运动,运动到左端的固定限位块3抵住钢丝绳导向套2-8并带动其向右运动,导杆组件2内部的推杆2-5带动导杆推柄2-3向右运动,导杆推柄2-3抵住换向杆1-16并带动其向右运动,换向杆1-16推动传动齿轮固定板1-5绕收入轴1-3旋转,传动齿轮固定板1-5上的传动齿轮A1-11传动齿轮B1-13向右运动,当磁铁组件1-6与限位板吸合,传动齿轮B1-13与被动齿轮1-14脱离,传动齿轮A1-11与被动齿轮1-14啮合,进入第二状态;第二状态:被动齿轮1-14反转,反向运行上述过程。
本机械式水质改良装置工作时,现将钢丝绳4固定在河岸两端,箱体组件1固定在水面上的浮体内,通过卷线盘1-7的来回转动,带动浮体沿直线来回运动,从而实现清淤装置对水体底泥进行改良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组件2的推杆2-5上套设弹簧2-6,用于推杆2-5的平稳推动。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组件1-6呈圆盘形。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组件1呈椭圆型或近似椭圆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