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节点电压偏差变化的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8512.1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琰;德吉措姆;扎西;迟永宁;小布穷;苏媛媛;高海滨;王真;魏林君;汤海雁;张占奎;赵红噶;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节点 电压 偏差 变化 新能源 规划 装机容量 分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分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节点电压偏差变化的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迅猛,然而由于其发电波动性较大,对接入后的电网稳定性带来消极影响,如风电脱网事故频频发生,凸显了新能源并网标准缺失及技术滞后。
电网能够承受的风电装机容量与所在电网的电力系统规模、电源结构、电源分布、负荷特性等密切相关。风电大规模发展必然影响电力系统电力平衡,当大规模风电同时率较高时,风电出力的变化将对电网造成很大冲击,电力系统需要留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来平衡风电的波动,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于网架结构、电源结构固定的区域电网,风电的接纳能力是有一定极限的,盲目接入风电是不科学的。
现有技术中的风电布局分析方法,除了考虑风资源和经济规划等各方面因素外,更多地考虑了风电接入对电网稳定极限的影响。但网架结构本身的强弱也是决定风电并网后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却未被考虑。若在风电布局规划中,更多地考虑网架结构本身的强弱特性,则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接入风电后的区域电网运行稳定性以及对网架的影响。综上,提供一种保证新能源并网后电网电压稳定的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分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节点电压偏差变化的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1:依据待接入新能源的变电站母线的新能源出力-电压变化率曲线和电压变化率获取每个所述变电站母线中接入的新能源容量增幅;
步骤2:确定所述变电站母线的新能源容量接纳比,并依据电网的新能源接入总量得到变电站母线的新能源容量布局;以及
步骤3:对电网中的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校验,若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则调整电压变化率LN返回步骤1;若调整电压变化率LN后仍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则依据电压变化率LN调整后得到的新能源容量接纳比,将不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变电站母线无法接入的新能源增幅分配到其他变电站母线中。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获取所述新能源容量增幅包括:
步骤1-1:依据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法获取电网正常运行时的变电站母线的PV曲线和电网在N-1运行方式时的变电站母线的PV曲线;
步骤1-2:通过分析PV曲线构建接入新能源后的电网无功特性模型;
步骤1-3:对所述PV曲线进行离散化,依据变电站母线的电压离散值计算变电站母线的电压变化率,从而构建电网正常运行时的新能源出力-电压变化率曲线PL和电网在N-1运行方式时的新能源出力-电压变化率曲线PLN-1;
步骤1-4:分别计算电网正常运行时的新能源容量增幅PZ(i)和电网在N-1方式运行时的新能源容量增幅PZ(N-1)(i),每个变电站母线中接入的新能源容量增幅为P′Z(i)=min(PZ(i),PZ(N-1)(i));
优选的,所述步骤1-3中所述电压变化率Lj=(V0-Vj)/V0×100%,其中,Vj为电压离散值,V0为所述PV曲线中变电站母线的电压初始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1-4中所述新能源容量增幅PZ(i)=PN(i)-P0(i),其中P0(i)和PN(i)为新能源出力-电压变化率曲线PL中电压变化率分别0和LN的新能源出力值;
所述新能源容量增幅PZ(N-1)(i)=PN(N-1)(i)-P0(N-1)(i),其中P0(N-1)(i)和PN(N-1)(i)为新能源出力-电压变化率曲线PLN-1中电压变化率分别0和LN的新能源出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8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