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自动压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36504.3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朱宽军;司佳钧;牛海军;刘胜春;刘彬;展雪萍;刘臻;刘操兰;杨加伦;汤广瑞;刘建军;齐翼;孙宝东;李新民;席永平;王二江;李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1R43/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压接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压接导线与接续管、导线与耐张线夹和导线与钢锚等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按结构形式划分,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是架设在地面之上的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的线路。
接续管、耐张线夹和钢锚等连接金具主要用于架空导线上,用于导线与导线、导线与杆塔金具等的连接,是导线的主要连接金具。导线的放线和试验检测都需要利用液压机进行压接。现在的压接主要是人员配合液压机械进行压接,压接效果受压接经验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的压接工艺需要大量劳动人员,耗时长,存在人工压接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自动压接装置,采用液压与机械相结合的自动压接方式,严格控制压接长度、步距,减少压接误差,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压接效率,保证压接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线自动压接装置,包括沿同一轴线方向依次竖直设置在托板7上的压接机构1、固定机构3、电机5和液压泵7,所述压接机构1通过管路与液压泵6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压接机构1和托板7之间设有传送托架2,所述传送托架2的底部沿压接机构1和电机5的排列方向依次设有定向轮和平齿轨道,所述平齿轨道设有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9,所述传动齿轮9与电机5连接。
其中,所述压接机构1包括底座10和互为镜像的两侧壁,所述底座10和两侧壁构成沿所述传送托架2行走方向设有开口的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压接模具14。
其中,所述底座10顶部中心设有定位孔13;所述两侧壁内设有深度不等的凹槽。
其中,所述压接模具14包括上压接模具15和下压接模具16,所述上压接模具15设有与两侧壁相匹配的凸槽,所述下压接模具16底部中心设有与定位孔13相匹配的定位键17。
其中,所述上压接模具15和下压接模具16的模具端设有梯形凹槽。
其中,所述两侧壁通过液压泵6控制并带动上压接模具15做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3设有锚孔,所述锚孔方向与固定机构3的设置方向相互平行。
其中,导线与接续管或耐张线夹或钢锚水平设置在所述压接模具14内,所述接续管或耐张线夹或钢锚与锚孔连接。
其中,在所述电机5上设有控制模块4,所述控制模块4分别与电机5和液压泵6连接。
其中,所述托板7底部设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设有锁止机构。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采用成熟的齿轮传动机构,加工工艺成熟,加工质量容易得到保障。
2、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采用的控制系统克服了水平支撑和步距控制等问题,保证接续管、钢锚、耐张线夹等金具的压接质量。
3、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采用多种尺寸模具、键槽配合等多种方法保证设备的通用性。
4、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压接效率。
5、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经济性能好,具有广阔的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自动压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压接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压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压接模具的正视图;
其中:1、压接机构;2、传送托架;3、固定机构;4、控制模块;5、电机;6、液压泵;7、托板;8、万向轮;9、传动齿轮、10、底座;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定位孔;14、压接模具;15、上压接模具;16、下压接模具;17、定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集斜板隔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