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裹粉及湿热处理制备裹粉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29953.5 | 申请日: | 2014-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安红周;王毅敏;娄玉兰;张轶腾;李欢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P1/08 | 分类号: | A23P1/08;A21D6/00;A21D2/3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热 处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裹粉及湿热处理制备裹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炸食品在油炸前需要使用裹粉挂糊以改进产品质量,如炸鱼、鸡柳、鸡腿等。裹粉是用于油炸食品表面的一种保护性涂层。裹粉的主要作用有:可以有效的降低油炸食品的吸油率、减少油炸食品基质水分的散失、增加油炸食品的营养价值、防止油炸过程中的油脂氧化问题提高了油炸食品的货架期、同时赋予了油炸食品良好的色泽和酥脆的口感,大大的增加了油炸食品的感官特性。快餐店的迅速崛起使得优质专用裹粉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关于裹粉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裹粉面临许多的问题,譬如:保水性低、含油量高、裹涂不均匀、色泽偏暗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裹粉的生产和销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裹粉及湿热处理制备裹粉的方法。经处理后的裹粉与面粉相比,同一加水量下,处理后的裹粉的冷糊粘度要比面粉的冷糊粘度高2倍左右,油炸后裹衣脆度要高1.5~3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热处理制备裹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谷物粉加入调质器料斗中,通入蒸汽进行湿热处理,制成谷物粒状处理物;(2)将步骤(1)中所述谷物粒状处理物进行一次粉碎,然后再使用高速粉碎机进行二次粉碎,得到湿热处理的谷物粉;(3)将步骤(2)制得的谷物粉按质量分数为5%-25%的比例加入到小麦面粉中,制得裹粉。
为了使谷物粉混合均匀,所述步骤(1)中将谷物粉加入调质器料斗中时的喂料速度为35-45HZ。
所述步骤(1)中所述蒸汽的压力为0.15-0.25MPa。(随着压力的升高可以提高处理蒸汽的温度,增大处理样品的糊化度,从而改善样品的粘度等物理特性。)
所述步骤(2)将谷物粒状处理物进行一次粉碎时粉碎至80-100目,进行二次粉碎时粉碎至120-180目。
所述谷物粉为小麦粉、粳米粉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按照湿热处理制得的裹粉,样品挂糊量为38%~44%(挂糊量=(挂糊裹衣后样品重量-挂糊裹衣前样品重量)/挂糊裹衣前样品重量),油炸保水性为19%~24%(将整个油炸样品放入105度电热恒温鼓风箱烘至恒重测定含水量),油炸后含油量为32%~49%(参照GB/T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油炸后裹衣脆度为300g~600g(TA.XT-Plus型质构仪测定样品的正面所咬区在第一次发生明显断裂时所需的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湿热处理不但可以对淀粉颗粒进行改性,还可以很好的控制蛋白组分不会发生变性;经过湿热处理的谷物粉的淀粉颗粒发生改变,可以和面筋结构络合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果,大大提高了其高温膨胀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裹粉的冷糊粘度,使得制作的裹粉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黏附性;②本发明用湿热处理技术经过高压蒸汽的作用对谷物粉进行湿热处理,然后将湿热处理的谷物粉以适当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制出一种能够改善油炸食品的外观、颜色、口感以及增强产品的保水性的具有良好食用性的裹粉产品,对裹粉的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③本发明制作的裹粉挂糊量、裹衣脆度均有明显提升,以粳米粉湿热处理后制作的裹粉还可以明显降低油炸食品的含油量;④同时本发明制作的裹粉不需添加任何增稠剂和其他添加剂,天然健康,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以面粉原粉制作的裹粉的挂糊量为30%~32%,油炸保水性为15%~16%,油炸后含油量为40%~50%,油炸后裹衣脆度为200g~260g。
以面粉作为湿热处理粉,在添加到面粉中制得的裹粉的挂糊量为40%~44%,油炸保水性为21%~24%,油炸后含油量为42%~49%,油炸后裹衣脆度为300g~450g;
以粳米粉作为湿热处理粉,在添加到面粉中制得的裹粉的挂糊量为38%~40%,油炸保水性为19%~24%,油炸后含油量为32%~35%,油炸后裹衣脆度为480g~600g。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9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随速度张开双轮的童车
- 下一篇: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