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钕铁硼磁体的焊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16339.5 | 申请日: | 2014-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1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成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057;B23K20/00;B23K20/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钕铁硼 磁体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体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钕铁硼磁体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磁体是能够产生磁场的物质,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特性。磁体一般分为永磁体和软磁体,作为导磁体和电磁体的材料大都是软磁体,其极性是随所加磁场极性而变化的;而永磁体即硬磁体,能够长期保持其磁性的磁体,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因而,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硬磁体最常用的强力材料之一。
硬磁体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人造磁铁是指通过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达到与天然磁体(吸铁石)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磁力。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人造磁体,但制造更强磁性材料的过程却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制造出铝镍钴磁体(AlNiCo),才使磁体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随后,20世纪50年代制造出了铁氧体(Ferrite),60年代,稀土永磁的出现,则为磁体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第一代钐钴永磁SmCo5,第二代沉淀硬化型钐钴永磁Sm2Co17,迄今为止,发展到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NdFeB)。虽然目前铁氧体磁体仍然是用量最大的永磁材料,但钕铁硼磁体的产值已大大超过铁氧体永磁材料,已发展成一大产业。
钕铁硼磁体也称为钕磁体(Neodymium magnet),其化学式为Nd2Fe14B,是一种人造的永久磁体,也是目前为止具有最强磁力的永久磁体,其最大磁能积(BHmax)高过铁氧体10倍以上,在裸磁的状态下,其磁力可达到3500高斯左右。钕铁硼磁体的优点是性价比高,体积小、重量轻、良好的机械特性和磁性强等特点,如此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使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磁学界被誉为磁王。因而,钕铁硼磁体的制备和扩展一直是业内持续关注的焦点。
钕铁硼磁体通常是抽真空通过高温加热成型的烧结钕铁硼或是加入粘结剂粘结成型的粘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由于使用粘结剂,影响钕铁硼磁体的稳定性,并且粘结钕铁硼磁体在磁性能和使用温度上都较低,因而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烧结钕铁硼不含有粘结剂,性能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它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与抗弯强度均比较低,同时居里温度点更低,只有500~600℃,温度特性差,而且这种脆性是其难以改变的固有特性。由于钕铁硼磁体的各向异性、硬脆性以及低温性,给后续的加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烧结钕铁硼磁体还经常需要加工一些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产品,其加工难度则更加可想而知。
现有工艺中,通常对烧结钕铁硼磁体加工只能采用切割、钻孔等简单的方法,无法进行拼接工艺,如加工焊接等,因次,如何找到一种钕铁硼磁体的加工焊接技术,一直是困扰钕铁硼磁体生产加工企业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钕铁硼磁体的焊接方法,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钕铁硼磁体之间的加工焊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钕铁硼磁体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冷压焊接的方法对钕铁硼磁体进行焊接;
所述冷压焊接中,钕铁硼磁体的伸出长度小于等于0.05mm。
优选的,所述冷压焊接中,钕铁硼磁体的伸出长度为0.01~0.02mm。
优选的,所述钕铁硼磁体晶粒尺寸小于等于5μm,所述冷压焊接的压力为500~700MPa。
优选的,所述钕铁硼磁体晶粒尺寸为5~8μm,所述冷压焊接的压力为700~870MPa。
优选的,所述钕铁硼磁体晶粒尺寸大于等于8μm,所述冷压焊接的压力为870~1100MPa。
优选的,所述冷压焊接的顶锻次数为4~10次。
优选的,所述冷压焊接的顶锻次数为4~7次。
优选的,所述钕铁硼磁体为烧结钕铁硼磁体。
优选的,所述钕铁硼磁体的焊接面不含有氧化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6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