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14330.0 | 申请日: | 2014-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臧晓方;吴松;谭志国;赵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勇;臧晓方 |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后路 手术 实时 三维 方法 | ||
1.一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包括:
步骤一,系统参数标定,实现C臂X射线机与CT设备坐标参数的统一,使病人经过两者成像后的结果,在系统中处于统一坐标系中;
步骤二,获取的术中正侧位X片与术前CT序列片,分别把它们转换至各自相应的立体坐标系下,最后通过欧拉转换方法把它们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
步骤三,术前CT的脊柱三维重建及椎节标定;通过对CT断层图像中脊柱特征及CT片中高亮度信号进行提取,分割获取脊柱断层图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脊柱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网格面片的构建,而后进行三维模型重构与渲染,获得脊柱三维模型;
步骤四,二维X片脊柱与3D脊柱模型的椎节对应;根据术中置钉后正侧位X片脊椎与3D脊柱模型的的图像特征与医学特征共同确定椎节对应关系;
步骤五,术中脊柱的准实时三维重构;根据术中置钉后正侧位X片脊椎与3D脊柱模型的图像特征,通过每一单个椎体阶段的2D-3D配准,准实时的三维重构病人术中三维脊柱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脊柱节段属于刚体,而整个脊柱属于非刚体,通过节段刚体的2D/3D影像配准,实现非刚体关节脊柱的实时三维重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对于CT断层图像,通过阈值法,提取高亮度骨质图像数据;
第二步,通过CT图像序列获取的序列骨质图像数据,根据CT图像的像素大小、层厚与层扫间距,构建真实的人体骨骼三维点云;
第三步,病人脊柱三维模型的分离与椎节的标定,病人骨骼三维点云数据中包含了脊柱的三维点云数据,可在第二步中进行分离,但为获得有序标识椎体节段的脊柱模型,把脊柱三维模型的分离与椎节标定同时进行;首先,通过CT图像序列中的骨质图像数据,根据人体医学盆骨、肋骨及肩锁骨特征,在病人骨质三维点云数据获取盆骨与肋骨位置;下一步,根据盆骨与腰椎在人体骨骼医学中关系,判断腰椎节段,进行标定并分离盆骨与椎体点云数据;然后,根据肋骨与胸椎在人体骨骼医学中关系,判断胸椎节段,进行标定并分离肋骨与椎体点云数据;再后,根据肩锁骨与颈椎在人体骨骼医学中关系,判断颈椎节段,进行标定并分离肩锁骨与椎体点云数据;最后,建立有序标识椎体节段的脊柱三维点云数据;
第四步,提取三维点云的表面点云数据,利用转球网格重构法对表面点云数据进行网格面片重构,并渲染获取病人骨骼三维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通过canny边缘提取方法,提取正侧位X片中脊柱椎体阶段及盆骨边缘;
第二步,根据盆骨与脊柱较大差异的圆弧与尺寸特征,获取盆骨位置,从而确定腰椎节段,建立并标记脊柱椎体序列;
第三步,为进一步确认椎体阶段的正确性,根据X片图像中椎体节段的弯曲程度和椎体尺寸,与3D模型对应角度的椎体节段投影成像,进行匹配与对应,复核二维椎体与三维椎体的对应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实时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通过canny边缘提取算法,提取椎体节段正侧位X片边缘特征点;
第二步,选择固定3D脊柱模型姿态的某一横滚角,通过canny边缘提取算法,提取3D脊柱模型正侧位投影图像边缘特征点;
第三步,利用ICP算法,分别对此时固定横滚角的3D脊柱模型节段正侧位投影边缘点与正侧位X片节段边缘点进行配准,从而估计X片中脊柱姿态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并计算误差;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误差满足实际手术精度;
第五步,根据脊柱椎体每一节段的配准结果,调整病人3D脊柱每一阶段模型,从而准实时重构,病人术中三维脊柱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勇;臧晓方,未经周勇;臧晓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43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 下一篇:一种贻贝摘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