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05838.4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伟;李晓莉;胡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陈红燕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射 式无创 血糖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终生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在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逾3.66亿,到2030年预计翻倍。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与有创检测和微创检测两种方法相比,无创血糖检测打破传统血糖有创检测方法的瓶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患者不再有采血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增加测量次数从而提高血糖控制精确度,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3、由于不需要消耗品,因而可降低测量成本;
4、使建立血糖检测和胰岛素注射的闭环系统成为可能;
5、检测技术可借鉴到其它液体成分的测量。
无创检测的方法包括阻抗法、反离子电渗法、电化学方法、微波技术、组织液采集法、人体体液法、光学方法等。
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是一项先进的血糖检测技术,患者可以随时检测血糖浓度的变化控制饮食或及时就医。因此,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包括有光学系统以及血糖检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其中,光学系统包括有光源、以及光电探测器;血糖检测系统包括有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显示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有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单片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人体手指,经过手指透射后,由光电探测器进行检测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由数据传输模块通过单片机串口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通过一数学模型,计算机计算出血糖浓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该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发出一束固定功率、固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手指。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一无线传输收发模块,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包括有液晶显示电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按键模块以及USB存储模块,检测血糖浓度结果及曲线由数据显示模块显示并将历史血糖浓度值藉由USB存储模块存储起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患者血糖浓度值传输给胰岛素泵控制系统。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出固定功率的单波长激光照射病患者手指;
光电探测器对经过手指透射的入射光进行检测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对被检测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后,经过A/D转换进入单片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串口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血糖浓度值并绘出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数据显示模块对检测血糖浓度结果及变化曲线进行显示并将历史血糖浓度值进行存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单波长(1310nm)、固定功率近红外波段激光,通过透射方式进行血糖浓度检测,血糖检测系统能够连续实时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患者血糖浓度值传输给胰岛素泵控制系统,不再依赖一次性试纸,避免了因采血而引发的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避免糖尿病患者频繁采血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流体进行密封的新型气锁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儿童学习教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