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食用菌菌棒出菇培养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90797.6 | 申请日: | 2014-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鸣;郑巧平;丁潮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食用菌 菌棒出菇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食用菌菌棒出菇培养箱,尤其涉及到一种城市农业的菌类培养设施。
背景技术
食用菌菌棒是人工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的一种仿生栽培模式。利用一些作物秸杆等材料粉碎后接入菌种并让其发育,即可形成菌棒,待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便可转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形成我们所需的菇类产品。目前,随着城市农业的发展,将香菇等菌类的出菇管理从大田转移至家庭,不仅可满足城市家庭对日常生活消费所需,还可增加城市儿童对菌类生长习性的认识。然而,这种菌棒或菌包的出菇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尤其是在菌棒第一次采收后,需要向棒内注水才能进入下个出菇周期。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能满足家庭进行作物栽培的培养设施,这些设施可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水分。但现有的这种培养设施,用于菌棒或菌包的出菇培养时,由于不能保持菌棒或菌包的表面湿度,更不能实现菌棒内注水的功能,故不能满足菌棒或菌包的出菇培养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在实现菌棒表面持续保湿,并可实现向菌棒内注水的微型食用菌菌棒出菇培养箱。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微型食用菌菌棒出菇培养箱,包括盒体、安装于盒体内的水管,所述的盒体带有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上设有注水针。
所述的盒体两侧设有通风孔。
由于本发明通过将普通栽培箱内设计成相对封闭型,并在箱内增设了注水针,不仅可利用注水针向菌棒内定期注水,还可利用注水针实现菌棒的固定,可有效实现菌棒在家庭的阳台等处出菇培养时的保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注水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塑料制成如图2所示的培养箱1,培养箱1的上口制成透明的翻盖,培养箱1的底部平行安装两根水管3(如图1所示),水管3上每隔15cm安装一支注水针2,水管3可用两只管套4固定于培养箱1的底部,培养箱1的两侧设通风孔6,通风孔6可用纱网罩住。
如图3所示,注水针2用金属制成,头部制成尖,内部中空,沿针管每隔5cm设一个注水孔21,并使注水孔21沿注水针2的针管圆周分布。
安装于培养箱1的底部平行安装两根通出箱体外,其上可安装能定时控制的电子阀。
使用时,将水管3再与市供水的自来水管3连接,将已经完成发菌阶段的菌棒5直立插在注水针2上,盖上翻盖即可使菌棒5出菇,需要向菌棒5注水时,打开水龙头开关就可完成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